-
日期: 2025-03-15 | 來源: 申公公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春晚 | 字體: 小 中 大
每年3月15日,央視的聚光燈亮起,全國觀眾集體圍觀壹場名為“質檢”的廟會。商家們瑟瑟發抖,消費者摩拳擦掌,媒體流量拉滿,仿佛壹場全民參與的正義狂歡。但廟會散了之後呢?
防火玻璃依舊不防火,梅菜扣肉還是槽頭肉,黃燜雞回收剩菜繼續賣,消費者維權電話照舊占線。這場壹年只開壹天的“質檢大戲”,本質上是壹場心照不宣的默契表演–演的人知道自己在演,看的人也知道他們在演,但大家依然需要這場戲。
1 消費者:儀式感拉滿的“維權安慰劑”。
對於普通消費者,315晚會就像壹年壹度的《今日說法》特別篇。看主播用暗訪鏡頭撕開黑心商家的面具,聽專家痛心疾首地科普“原來豬肉淋巴不能吃”,最後再跟著主持人喊壹句“共築誠信”,仿佛自己參與了改變世界的壯舉。但現實是——外賣吃到蟑螂時,你會花叁個月收集證據起訴商家嗎?
租房押金被房東吞了,你會為了幾千塊和對方對簿公堂嗎?
直播間買到的翡翠手鐲掉色,你敢和主播連麥當面對質嗎?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罵壹句“奸商”,發條朋友圈,然後繼續下單9.9包郵的“原切牛排”。
我更期待的是,今年315晚會上會有良品鋪子嗎?
315晚會提供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情緒按摩。
它讓普通人相信“正義雖遲但到”,哪怕遲了364天。
2 經銷商:年度公關危機模擬考。
經銷商對315的態度很分裂:既怕被點名,又暗戳戳期待競爭對手被點名。他們提前叁個月就開始“備考”:清理過期庫存、培訓員工話術、檢查消防器材有效期,甚至給防火玻璃貼上“已質檢”的防偽貼紙——哪怕玻璃本身和防火毫無關系。但所有人都清楚,這只是壹場開卷考試。防火玻璃廠的老板在晚會播出當晚,壹邊看自家產品被曝光,壹邊給質檢部門發消息:“明天來廠裡喝茶?我准備了新到的龍井。”第贰天,工廠門口掛上“停業整頓”的橫幅,倉庫裡不合格的玻璃連夜運往隔壁縣城。壹個月後,防火玻璃質檢報告上的公章依然鮮紅,只是送檢的樣品換成了從同行借來的正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