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20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当事孕妇在微博分享的私生活,也成为言论攻击的靶子。一些粉丝对其现实境遇大加嘲讽,“过得这么苦,还不知道积德,无缘无故嘴年轻漂亮成功的小女孩”。一名粉丝通过微信联系当事孕妇的丈夫,称“你老婆在网上骂你,嫌你家结婚给钱少”,试图以此实现报复。
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在网络纷争里,“开盒”被一些极端者奉为终结性的“核武器”。谁掌握了这款威慑性的武器,谁似乎就赢得了网络空间乃至现实空间的争斗。
《搜索》剧照
互联网问世之初,曾以匿名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被视为理想公共空间的实现载体。网络为真实的“我”之外,又创造出一个使用虚拟账号发表言论的“我”。而开盒,意味着我们可以因言论而“获罪”,“罪罚”介入到我们的私人生活,以及真实身份和社会关系里。
正是这种介入私人生活的权力,产生了威慑。开盒者掌握了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关系,在其现实世界“定点爆破”。一个正常工作的员工,单位会被人蹲点;一名处在孕期的新婚妻子,需要动用其丈夫的权力来规训;在个人社媒上对无奈婚姻和怀孕的抱怨,也变成刺向自身软肋的言语利刃。
开盒使得原本在网络上观点对立的双方,瞬间有了压倒性的权力关系,这关系可以用福柯的“全景监狱”论来解释——其中一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和社会关系近乎赤裸,曝光于环形监视的中央舞台上,被暴露、围观、惩罚,极尽羞辱,毫无还手之力;暴力的发起方则隐匿在阴影下,监视一切,掌握时刻发动攻击的快感。
《你安全吗》剧照
暴露与隐匿,也带来一场单方面的审判。当张元英粉丝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角度,审判一位在现实生活中失权和落魄的孕妇,其前提是,自身处在网络身份的包裹下,犹如道德完人。这是一场“完人”对现实中人、群体对个体的攻击。其中更可以看到一种不理智的对比:我们的偶像又美又优秀,你凭什么妄加评论?
我们很难赞同,一个人发表的言论之“过”,要蔓延到用现实生活来偿还,工作、家庭受到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可能被撕裂。但这恰恰是开盒者产生权力快感的来源。
至此,被开盒者濒临“社会性死亡”,一场群体性暴力完成了。
饭圈的斗争
矛头的起源,是一句顶多评定为“吐槽”的评论,“头等舱睡觉不要太舒服,还魔鬼行程”,这句话引发了粉丝的应激。有人回应时说,“有些人就是想骂张元英的时候没有负担……这样搞是为了让那些准备发黑评的节制住自己,他在发黑评的时候就会想一下后果,这样可以规避掉大部分黑评。”
日常“冲浪”的人,经常在明星相关微博下刷到清一色的粉丝“控评”,从中可以管窥饭圈高纯度的言论生态:这里只允许赞美、欣赏与鲜花。粉丝们不仅以此自我要求,也着力净化偶像出现的一切网络场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