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20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圈子里的言论生态越纯净,也就越敏感脆弱,长此以往,中性的异见会被认为是冒犯。饭圈缺乏容纳异见的能力,进而划分敌我,将对立的姿态扩大化、泛滥化。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一句吐槽,会招到应激的反抗。
《请回答1997》剧照
这种景象并非饭圈独有。互联网平等民主的另一面开始显现——每个人都可以有各自拥护的目标,从一种极细微的分歧里划分出阵营。冬天究竟是北方冷,还是南方冷?豆腐花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不同意见的争辩变得日常,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拥护目标上头,又或者说,为了拥护自身的意见而上头。
互联网成为一个对异见缺少包容的空间,我们太容易识别出对方言论的恶意,进而更加坚定地扞卫自身的立场。
而饭圈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具有高度的组织化特征。现代饭圈是娱乐工业和商业资本助推的产物,粉丝作为核心消费群体,簇拥在以“流量”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下,参与明星商业价值的建设和维护。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粉丝们对明星的“黑评”如临大敌,他们熟知艺人商业价值与形象相挂钩,并如同言论管理机器,自发参与到维护其形象的工作中。
在积极的面向上,饭圈强大的动员能力可以转化为粉丝经济,或者承担公共的社会责任;只是这一次,“舆论管理”变成了一柄刺向素人的网暴利刃。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这其中透露着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对偶像的维护胜过一切,被置于支配行动的最高顶点。但如果细究偶像与粉丝组织的关系,会发现,这种爱的驱动或许虚幻而盲目。更加实在的,是个体对于圈子组织的依附,以及在集体中产生联结的存在感和社交激励:因为我维护偶像,因为我和他人在做一样的事,所以我存在,并且有意义。
我们看到了一次令人难以接受的群体行动:维护偶像的价值目标,压倒了一个甚至多个具体的人的尊严。事件的痛心之处也在于此——粉丝们认为,这种行为在小圈子里,具有无需辨证的正当性。
这场对外讨伐里,甚至包含着极为刻板的“先射箭,后立靶”的可能性。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该孕妇过去曾经多次在微博里表示对张元英的好感,但是这些内容,被张元英的粉丝过滤了。
被吞没的心智
恶意并不寄居于独立的个体或群体,而是寄居于他们所生长的结构。
据媒体报道,曾被“眼眸”开盒的受害者或不止一个,起因是双方喜欢的动漫角色不同。而从谢广军的道歉声明来看,“眼眸”仅仅是一个13岁的女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