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20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这意味着,暴力唾手可得。
人们只有编织起社会力量的笼头,来驾驭这匹猛兽。比起迅猛的技术,平台和法律的治理机制稍显缓慢,需要加快步伐,尤其是平台,不应当隐身在汹涌的言论战争之后。更为根本的,是一种在当下值得强调的道德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同理心。在一个碎片化、圈层化的“回声室”传播语境中,同理心如同沙漠中的水分,珍贵而岌岌可危。
大约40年前,《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已经提醒人们,媒介技术对于人类心智不可撤回的消磨与吞噬,在技术塑造环境,而环境塑造认知的悲观判断下,他给出的药方是“教育”。在这本书的结尾,这位作者写道:
“我们正处在教育和灾难的竞赛之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