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1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大麻合法化 | 字體: 小 中 大
位於中國濱州的壹家鋁基材料廠。北京沒有那麼多錢來幫助面臨關稅的中國出口商,或幫助消費者抵御經濟放緩和房地產市場崩潰。
在中國最新的政府預算中,隱藏著壹些數字,綜合起來顯示出壹種驚人的趨勢。稅收收入正在下降。
下降意味著中國國家政府用於應對國家嚴重經濟挑戰的資金減少,這些挑戰包括房地產市場崩潰和數百個地方政府瀕臨破產。
稅收收入疲軟也讓中國領導人在與特朗普總統對峙時處於不利地位。特朗普已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了20%的關稅,並威脅要征收更多關稅。中國政府手上用於幫助出口行業的備用資金減少了,該行業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但可能受到關稅的沖擊。
稅收的減少使中國領導人處於壹個陌生的境地。直到最近幾年,中國還享有豐厚的收入,用於投資基礎設施、快速軍事建設和廣泛的工業補貼。盡管在過去的12年裡,經濟增長逐漸放緩,消費者支出受到影響,但稅收收入壹直相當穩定,直到前不久。
去年,稅收收入降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近幾拾年來,僅有的兩次下降都是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的:2020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幾個月的疫情封鎖,2022年,上海經歷了兩個月的封鎖。
目前,中國稅收收入下降有幾個原因。壹個大問題是通貨緊縮——物價普遍下跌。企業和中國政府現在發現,他們每月用來償還債務的錢越來越少了。
在多年為基礎設施建設、軍事發展和工業補貼提供資金後,稅收收入的下降使中國領導人處於壹個不同尋常的境地。
自去年9月以來,中國官員多次承諾,他們即將采取幾乎所有中外經濟學家都建議的措施:花更多的錢來幫助陷入困境的中國消費者,比如提高養老金、改善醫療福利、增加失業保險或提供餐飲代金券。但壹次又壹次,包括周日這壹次在內,他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卻沒有提供壹點點額外支出。
對於這種節制,通常的解釋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長期以來反對支出,他在2021年的壹次講話中警告說,中國在社會保障方面“不能提過高的目標,搞過頭的保障,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
但中國財政部3月5日公布的2025年預算給出了另壹種解釋:中央政府可能沒有錢。盡管借貸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但要找到刺激消費所需的資金將非常困難。
去年,稅收總額下降了3.4%。這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這與整體經濟存在很大差異,根據官方統計,在扣除通縮因素之前,中國經濟增長了5%。
稅收收入的下降意味著中國的預算赤字正在擴大,這並不是因為政府為幫助經濟而增加了開支,而是因為進入金庫的錢減少了。地方政府出售國有土地的收入急劇下降,導致這壹問題幾年來日益嚴重,並已蔓延至國家政府。
企業、家庭和中國政府現在都在努力償還債務。
據惠譽評級計算,截至2018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總收入(包括稅收和土地銷售)總計占經濟產出的29%。但今年的預算顯示,到2025年,總收入將僅占經濟總量的21.1%。
大約壹半的下降來自土地銷售收入的急劇下降,這個已有詳盡報道的問題與房地產市場崩潰有關。但其余的下降來自稅收收入的疲軟,這是壹個新問題。
這些問題加起來意味著失去壹大筆錢。如果過去柒年的整體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那麼到2025年,中國政府的可支配資金應該比現在多出1.5萬億美元。
中國本月宣布,今年將允許其官方預算赤字目標增加到4%,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壹直試圖將其保持在接近3%的水平。但分析人士說,真正的赤字已經大得多了,因為中國正在悄悄地把大量長期借款當作稅收收入來計算。
僅將支出與實際收入(不包括借款)相比較,財政部的預算赤字幾乎相當於經濟總量的9%。2018年,這壹比例僅為3.2%。
“赤字相當高,債務增長相當快,因此他們面臨財政挑戰,”惠譽亞太主權評級主管傑裡米·祖克表示。
中國最大的稅種是增值稅,這是壹種銷售稅,政府對從租金到冰箱的幾乎每壹筆交易都征收。去年,增值稅收入比預期低7.9%。
“通貨緊縮”壹詞在中國官方文件中是禁止使用的,因此,財政部給出了壹個委婉的解釋:這壹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低於預期”。
自2020年以來,公寓銷售暴跌,許多房地產開發商破產。
生產者價格即商品離開工廠和農場時計算的批發價格,去年,中國的生產者價格下降了2.3%。
2018年,增值稅收入開始減少。當時,政府大幅削減了出口商的這部分稅收,以幫助他們抵消特朗普總統在第壹個任期內征收關稅的影響。
從那以後,隨著中國出口激增,這壹減稅的代價急劇增加,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近7萬億元,而其他經濟領域卻停滯不前。
另壹個問題是工資下降和裁員增加,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財政部在預算中表示,去年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比預期低7.5%。
中國對進口商品征收的高額關稅是另壹大收入來源。但由於在房地產市場崩盤中損失了大部分積蓄,中國消費者減少了購買手袋和香水等進口商品,而許多進口商品的價格也有所下降。因此,財政部表示,去年的關稅收入比預期低9.2%。
今年的財政狀況可能比預算預期的還要糟糕。財政部的預算重復了去年對稅收收入和整體經濟表現做出的許多樂觀假設。
西方國家政府從對投資收益、遺產和房地產征稅中獲得可觀的收入。但中國對投資收益或遺產不征稅,對房地產也幾乎不征稅。
浙江省的壹條電動汽車生產線。為幫助中國出口商而進行的稅收減免付出了巨大代價。
房地產稅的普遍缺失是另壹個問題的根源:中國的地方政府也面臨缺錢的困境。直到前不久,它們高達80%的收入來自向房地產開發商出售土地。
但自2021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崩盤以來,這些銷售大幅下降,導致對新公寓的需求銳減,許多開發商破產。
在中國,地方政府承擔了大部分養老金、醫療福利和其他社會支出。中央政府壹直在出售額外債券,籌集資金救助最弱的地方政府,其中許多地方政府拖欠債務。中央政府呼吁地方政府加大社會支出,但由於自身資金短缺,提供的新財政援助很少。
據財政部退休研究主任、中國在稅收政策方面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壹賈康稱,新稅不太可能出台。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眾強烈反對遺產稅,而對投資收益或房地產征稅會損害股市或房地產市場。
賈康說,欺詐或逃稅並非造成中國稅收挑戰的因素。他說,檢查付款的程序已經變得非常詳細。“在這個系統裡很難作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