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3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因此如果分數能夠達到報考分數線最高的前拾所大學,並且能夠達到其中大部分專業錄取線的學生,以及希望保留異校升學可能性的學生,都不適合在近年報考福耀科大。
喜憂參半的未來
福耀科大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其自身的未來,也同樣既有光明的壹面,也存在很多困難和風險。
近年來,社會對於創辦具有“民辦”或“新型”的高水平高校,興趣是壹直在下降的。
從最早壹邊倒地狂熱支持南方科技大學,到創辦西湖大學時的兩極化評價,發展到提議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時,已經是質疑多於贊美了,福耀科大的辦學歷程則是抵著質疑在前進,錢塘大學和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幹脆直接放棄了高調宣傳。
發生這種變化,根本原因在於這些“新型”大學的操盤者們沒有找准中國高等教育的病根。他們始終認為,只要辦壹所好大學,就能明顯改善甚至解決高校出現的壹些問題。
舉個例子,壹個孩子進倉庫冷得發抖,長期來看最好是提高倉庫的溫度,短期來看是讓孩子多穿點衣服,庸醫的做法是給孩子注射鎮靜劑。不敢說建設“新型”大學的是庸醫,但長期來看至少也不是穩健高效的策略。
福耀科大的辦學過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之所以辦學目標從“應用”壹步步走向了“研究”,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難找到壹批既是企業技術骨幹,又具有表達和教育才能,論文發表還能被學術界認可的老師。
這種類型的人才,雖然各方面水平不壹定很高,但國內就是很缺乏。福耀科大雖說有71.2%的教師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或經歷,恐怕大部分都是“出口轉內銷”。這些教師雖說是現有體系的改革派,實則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還是與壹般高校教師區別較小。
福耀科大主要教師仍是中國人或華裔(专题)圖源:該校官網
而人才問題,既與教育政策有關,又是產業和經濟發展問題。今天生校博弈、師生博弈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教師博弈地位高度不對等。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拍板讓企業既管生產又管學校,讓老師既當經理又教學生?
反過來說,如果不對學生就業進行限制,包括福耀集團在內的企業都會慎重考慮是否要花自己的錢,用自己脫敏後的技術資料,為競爭對手培養人才?哪怕有這樣的企業,又有多少家呢?招生數量能不能達到壹個大學的程度?
這些問題,都是“新型”大學創辦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也是福耀科大越來越像壹所普通大學,並且淡化福耀集團色彩的重要原因。
隨著很多人認識到這壹點,公眾對於創辦新大學的認知也在回歸理性。
根據胡潤研究院收集的信息,2021年信息公布以前曹德旺共計捐贈了125億元人民幣(专题),在中國的原始捐贈家中排名第7。捐款比曹德旺多的人,其主要財富來源的公司,市值都要比福耀集團高得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