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3 | 來源: 歷史鑒賞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長城 | 字體: 小 中 大
1654年,烏克蘭的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沙俄簽署了《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這標志著烏克蘭正式與沙俄合並,成為了沙俄的壹部分。
但是這份條約同樣保證了烏克蘭的獨立性,像後來芬蘭並入沙俄壹樣,當時的烏克蘭不僅擁有相對的自治權,甚至還有自己獨立的軍權。
這壹點又有點類似現在的車臣自治共和國。車臣雖然承認自己是俄羅斯的壹部分,但他們擁有獨立的行政管理權、財權、司法權,甚至連軍隊也是獨立於俄羅斯之外的。
沙皇當然滿口答應,白撿壹塊地不說,還得到了大批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這買賣太劃算了。自治權就自治權唄,只要加入俄國大家庭,早晚把他們給同化了。
從哥薩克酋長國到小俄羅斯
小俄羅斯,又稱小羅斯,實際上就是烏克蘭在沙俄時期的稱呼。這地方被沙俄當成了本土以外,最為核心的地區,是需要重點打造和發展的。
但問題是,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雖然同屬於東斯拉夫人,但烏克蘭人在經歷了蒙古人的統治後,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被波蘭人所統治。因此,烏克蘭人的文化,更偏向於波蘭。
而俄羅斯人在莫斯科公國時期,則被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時間,再加上東羅馬文明的加持,形成了相對獨特的俄羅斯文明。
這兩者之間是有文化鴻溝的,因此,沙俄要想真正將烏克蘭融入到俄國當中,就必須要用俄文化來同化烏克蘭人。
不過,由於烏克蘭本身是擁有自治權的,如果強行推行俄文化,反而適得其反。因此沙俄對烏克蘭的同化過程,是相對漫長而溫和的。
比如說,沙俄會專門在烏克蘭建設壹些俄語學校,將烏克蘭壹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的孩子,送到這些學校去讀書,讓他們親近俄文化。等他們長大了,繼承家業後,自然就與俄國比較親近了。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沙俄壹點點拿走了烏克蘭的自治權,到了1764年,沙俄直接取消了哥薩克酋長的頭銜,取而代之的則是小俄羅斯執行管理委員會。烏克蘭由此進入到了總督管理時代。這壹年,沙皇派遣大名鼎鼎的魯緬采夫擔任小俄羅斯總督,負責摧毀烏克蘭的自治權,努力將其真正並入沙俄。
沙俄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告訴烏克蘭人:你們以後也別叫什麼哥薩克人、烏克蘭人了,直接叫小俄羅斯人,這多氣派啊?以後你們就是贰等公民了,和叁肆等公民比起來,你們和俄國更親近。
從1654年哥薩克酋長國加入沙俄,到1764年烏克蘭失去自治權,成為小俄羅斯,沙俄花了110年時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