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4 | 来源: 央视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面对这一证据,奥斯瓦尔徳坚称照片是伪造的。
而就在一切还来不及呈上公堂时,案发后第三天,1963年11月24日,奥斯瓦尔德在被转移至达拉斯县监狱时,被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近距离用左轮手枪射杀。
这一连串极具戏剧化的变化让各种猜测接踵而至。
古巴共产党、苏联克格勃、美国中情局、意大利黑手党和继任总统约翰逊轮番成为阴谋论中的主角。
为平息舆论,1964年9月,案发近一年后,继任总统约翰逊委任的、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牵头的调查组发布“沃伦报告”。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直言,该报告急于官宣两件事: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单独行凶;没有存在更大阴谋的可能性。
然而,60多年来,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接受“沃伦报告”。
1991年,由奥利弗·斯通执导的电影《刺杀肯尼迪》将“肯尼迪遇刺是中情局精心策划的政变”这一论调推向顶峰。
电影《刺杀肯尼迪》导演 奥利弗·斯通:他(肯尼迪)是被我们政府铲除的,不是整个政府,抱歉,是中情局中的某些人。我相信他们(中情局)主导了这个行动,他们非常擅长执行这类行动。
有历史学家指出,即便是在3月18日全部肯尼迪遇刺案档案解密后,仍无法推翻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单独行动的早前官方结论。
而据盖洛普18日当天公布的民调,时隔近62年,仍有高达65%的美国民众不相信奥斯瓦尔德是单独行动。
在《今日美国》报看来,民众对政府调查结果的不信任与后肯尼迪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肯尼迪的离世,其继任者——美国副总统约翰逊对古巴、越南以及全球南方事务的应对姿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政客新闻网报道,在遇刺前一个月,肯尼迪已做好从当时的南越逐渐撤出的准备。而在他遇刺后,副总统约翰逊继任上台,随即下令美军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致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其间还发生了美莱大屠杀等震惊全球的丑闻。
而此后,美国政府不断陷入信任危机。从“水门事件”到“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棱镜门”等丑闻,更加剧了美国人对于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种猜测。
2024年7月13日,20岁的枪手托马斯·克鲁克斯持AR-15步枪试图射杀特朗普。在行动前,克鲁克斯曾在互联网上搜索肯尼迪遇刺的详情。
尽管案件被联邦调查局定性为单独事件,但在美国社会极度分裂的现实背景下,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华盛顿邮报》将特朗普此番遇刺称之为是“肯尼迪阴谋论的现实投射”。
而在美国《新闻周刊》看来,特朗普与肯尼迪间的相似度可能远比人们想的要高。
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支持者经常将其与肯尼迪相提并论,认为两人都是 “体制的反叛者”。
今年1月,白宫在宣布解密时特意强调:“不做删减,不提供这批文件摘要,要让民众自己判断真相”。这种 “反精英叙事” 迅速点燃了草根阶层的热情,使特朗普“反建制”“挑战深层政府”的形象再度得以巩固。
据调研机构Statista 2015年的统计,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认可度最高的总统,肯尼迪的遇刺让不少民众对美国“深层政府”深信不疑。而在声名显赫的肯尼迪家族中,有一个人的态度,让“卷土重来”的特朗普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政治价值。
玛丽·费雷尔基金会副主席 杰斐逊·莫利:当小罗伯特·肯尼迪在集会上支持他时,特朗普当场承诺要公开所有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这句话引发了热烈的掌声。那几乎是那场集会上掌声最热烈的时刻,特朗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遇刺总统肯尼迪的侄子 小罗伯特·肯尼迪:中央情报局在肯尼迪的遇刺事件中存在共谋行为,并且至今仍在掩盖真相。
小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现任特朗普政府的卫生部长。这位公开指控“中情局策划谋杀”的肯尼迪家族成员,在2024年大选中一度以第三方身份参选美国总统。10月,在选战的胶着时刻,小罗伯特·肯尼迪宣布转投特朗普阵营,给特朗普带去了超过300万张摇摆州“肯尼迪蓝领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