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4 | 来源: 经济彭博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陆逃犯和犯罪集团在跨国诈骗猖獗中扮演重要角色。“杀猪盘”一词──以假恋爱或假投资为饵诱骗受害者向陌生人汇出钜额资金,即源出中国大陆。
北京方面近年来与多国政府合作,打击由大陆诈欺集团在海外设立的诈骗基地,这些犯罪组织还涉及人口贩运。去年,中国政府声称已经铲除缅北“所有大规模诈骗中心”,并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行动,自2023年以来逮捕超过5.3万名中国籍嫌犯。
然而,诈骗依然猖獗。今年1月,大陆演员王星在泰国北部边境失踪,后来被泰国当局发现遭大陆诈骗集团绑架,被带往缅甸的诈骗基地。中国公安部随后警告公民,海外诈骗集团常以高薪工作和旅游优惠为诱饵,并矢言营救这些受困海外的公民。
公安主导紧盯异象
大陆的社交媒体小红书,有许多用户分享他们和反诈公安互动的经历,包括深夜接到警方来电,甚至被要求前往当地派出所“喝茶”。
中国大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底生效,规定公安机关须主导反诈工作,并由国务院旗下的国家反诈中心统筹全国防诈网络。该中心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密切监控资金异动,当发现可疑交易时,立即通报警方介入。
银行、电信业者和网络服务商须向警方回报可疑交易线索,银行亦有权延迟付款、限制帐户或终止服务。一旦违反规定,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吊照。
此外,国家反诈中心自2021年推出的反诈应用程式,至今累计有25亿次安装,能够识别高风险来电和简讯,并检测用户手机上的应用程式及支付帐户安全性。百度透过大数据和人工智慧(AI)技术协助警方打击诈骗集团,而中国移动则提供拦截骚扰电话和简讯的服务。
据公安部统计,大陆2023年遭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62% 为18至40岁群体,另有1/3为41至65岁。
从事直播的张先生去年11月在厦门出差时,突然接到杭州警方来电,声称侦测到他手机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要求他当天务必到派出所面谈,否则将冻结其银行帐户七天。
现年32岁的张先生表示,他当天并未接听任何骚扰电话,倒是电信业者提醒他,有来自海外的可疑电话已被拦截。但警方仍坚持和他会面,甚至联系厦门公安确认他的行踪。
张先生返回杭州后,当地警方迅速锁定他的所在地,检查他手机是否安装了可疑应用程式,并提醒他提高警觉,随后才让他离开。
隐私问题先放一边
张先生表示,警方最初使用个人手机联系他,随后才改用官方专线电话,让他一度怀疑对方的身份。
在北京从事科技业的彼得表示,去年夏天,他曾在一支未插SIM卡的手机下载一款加密币钱包App,之后便接到当地警方来电。他原以为这么操作不会被追踪到,但仍使用了手机号码来登入App。他怀疑警方是透过监控他们认定为“高风险”App所连结的IP地址来锁定他的身份。
对大陆多数人来说,放弃一点个人隐私只算是微不足道的牺牲。上海零售业工作郭先生自认为对辨识诈骗很有信心,但他认为年长者容易受到网络诈骗。
他说:“我想隐私、便利和安全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为了打击犯罪,最终还是得靠监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