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8 | 来源: 正解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
其他的国际竞争者,只有史赛克(Stryker)能占到近1成,美敦力(Medtronic)的Mazor Robotics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的Auris Health也有自己的手术机器人产品,但市场份额不均不超过5%。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手术机器人,存在感还很低。
此事,也要话分两说。
一方面,要看到成绩。
我国的手术机器人已经从早期的依赖引进,进入到自主研发、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
尤其是在骨科、神经外科和腔镜等多个细分领域都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在临床应用方面展现出显着优势。
尤其是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高达800万-1200万元人民币(专题)的价格相比,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成本降低50%-60%,价格仅为300-400万元人民币,价格优势相当明显。
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差距。
首先,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手术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市场主要由欧美日等国垄断,我国在这些方面仍以进口为主。
此外,国外手术机器人企业拥有大量专利,对我们来说也是不易逾越的壁垒。
其次,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还没实现,头部企业能有效转化高校科研成果的阶段,再加上技术缺陷、管理应用等因素制约,产业化水平较低。
其三,市场推广困难。
受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手术机器人一旦无法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单价便无法降低,其普及率势必无法走高。
结果是,我国的手术机器人基本只能在中低端机上徘徊。
这些中低端机,在功能和性能上相对较为基础,既能满足一些常规手术需求,性价比也很高,售价多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临床上主要满足非顶尖医院的采购和应用,如骨科手术、口腔手术、穿刺手术等。
总体来看,国产手术机器人,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