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31 | News by: 在人间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 江波:挑战很大。到2030年,纸面上的普及可以做到,但想要实现实质上的普及,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很难。
? 凤凰网:难点有哪些?
? 江波:首先是师资问题。现在中小学老师没有学人工智能的,很多学的是教育技术,一个属于教育学的专业。这些老师可以教传统的信息技术,比如Word、Excel,少部分能教Python编程。但人工智能课不同,需要大量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概率、统计、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随便一数就有这么多。
别以为教中小学生很容易。你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很难把复杂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讲明白。这和教数学物理还不一样。这些学科存在了几百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习路径,而且今天要学的内容和二十年前差异不大。但现在上人工智能课的这批小学生到了高中再看今天学的内容,会觉得是远古时期的事。
? 凤凰网:解决师资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培训现有教师,二是引进人才。您认为哪种方式更可行?
? 江波:培训现有老师更快、更直接。人才怎么引进?当然会有一些新鲜血液进来,但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为什么去做中小学老师?我去了很多学校,老师工资低,压力大,每天除了完成日常教学还有大量行政任务,真的是靠爱和情怀发电。
师资培训也不好做。我们上学期给深圳市南山区的老师做了一个学期的线下培训,每月一次,上午讲人工智能的知识,下午讲如何围绕知识设计一节课。每一周,老师们参加完培训回去要写一份教案,其中写得最好的老师再在全区开公开课。难度不小,也得占用老师们的周末时间,但是只要做下来就有效果。
? 凤凰网:有什么“做下来就有效果”的例子?
? 江波:有一个教五年级的老师,年龄有四五十岁了,参加培训很踊跃,也很喜欢问问题。这位老师后来也参与了我们读本的编写,写的是所有老师里我最满意的,几乎不用怎么改。其实我给他布置的是很难的一节课,给六年级学生讲文生图背后的博弈论思想。他选择了囚徒困境的情境,而且设计出了一个图形化编程的小动画,又直观,又和编程语言高度联系起来,有很多他自己的思考。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课一定来自于一线老师,不是坐在高校实验室里想出来的,是在课堂里上出来的。
? 凤凰网:您在各地中小学走访期间还有哪些观察?
? 江波:一个很大的感受是,不到一线去,很多问题你根本想象不到。
我们到全国各地试课,有成功的,也有不少失败的。有一次我们到江苏一所小学上人脸识别的课。校方说他们学校的电脑没有摄像头,我从上海买了40个摄像头带过去。上课前一晚,我们到学校试设备,发现只要同时开两三个摄像头,电脑就会卡,原来是学校机房只有一个共享显卡。我们只能半夜临时换了课的内容。这还是当地一所很好的小学,校园很漂亮,像大学一样,但走近细看,硬件和软件的水平是跟不上的。
这个例子也让我们意识到一点:不能对中小学的软硬件条件过于乐观。
? 凤凰网:目前一些小学开设了编程课、机器人课。人工智能课和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 江波:编程学的是计算思维,可以被视为AI课的基础。机器人是应用层,把虚拟的、数字化的AI具象化。
但现在很多机器人课变味了。让学生拧拧螺丝,组装一下机器人,没有有意义的探究过程,这是劳动课,对思维培养的意义不大。但这是企业想做的,因为可以卖设备。学校也愿意买。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个通病:硬的可以买,软的不让买,从上至下都觉得有硬的东西放在那里、能看见就是好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