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31 | News by: 在人间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 凤凰网:一些企业也会组织人工智能相关的师资培训。您怎么看企业在普及人工智能课程过程中的作用?
? 江波:在我做这套课程的时候,数不清有多少公司找到我,希望把他们的机械臂、机器人融入进来。我坚决不加。我希望这门课是面向所有人的,城市的能上,乡村的也能上,所以我的课程不加除了电脑以外的任何硬件。企业和高校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呼吁,各个省市应该依托当地的师范大学,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开展培训。
? 凤凰网:在最基本的台式电脑也很难配齐的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课怎么上?
? 江波: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有次我在海南做师资培训,有个乡村小学的老师说,这门课很好,但我们那里连电脑都没有,怎么办?借助游戏活动、卡牌、象棋等形式,去电子化的课是可以设计出来的。我们的课程中也融入了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讲神经网络时,我们让五个同学站成一圈,每个人扮演一个节点,模拟传送信息,用这种具身体验式的游戏让他们理解神经网络的原理。但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深度理解知识,而且能管理好课堂秩序,也要求教室具备活动的空间。
? 凤凰网: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平等?
? 江波:我有这种担心。首先,我觉得国家要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这件事做得特别好,不是小部分人先学,是人人都要学。但矛盾在于,可能越是欠发达地方的学校越不重视。
只能说通过各种政策的倾斜,比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当地的师资培训,鼓励高校以结对子的方式给予特定的支持,尽可能地让天平更平一点。
? 凤凰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此迅猛,学习资源是否会存在比较大的时滞?
? 江波:会。举个例子,我们有一节课教孩子思维链提示(注:思维链提示是一种引导大模型把复杂问题拆解、逐步思考和推理的技术),让大模型理解你的需求、你的思考方式。但上个月我和一线老师交流时,有的老师问,现在DeepSeek的推理能力这么强,我们还有没有必要教学生写思维链提示词?当然,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但老师的这种疑问是很有代表性的。理想的状态下,我觉得无论是教材还是其他学习资源至少要每年更新一次。
? 凤凰网:但是纸质教材很难实现这样的更新速度。
? 江波:是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人工智能这样的课程,数字化教材应该被大力倡导使用。
但使用数字化教材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出版角度,国家很看重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安全性。纸质教材的好处是要经过三审三校,而数字教材的审查机制还没有完全打通。而且这其实涉及到出版社的根本利益。虽然现在出版社都面临转型,但纸质内容还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二个问题是中小学生能否长期接触数字化的内容。家长们普遍有几个担心:第一,担心孩子视力;第二,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第三,长期的数字化学习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有什么影响,目前来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面对这样的压力,出版方和学校自然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