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1 | 來源: 譯言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現代預言者聚焦技術失控的風險。巴西 “活體諾查丹瑪斯” 阿索斯?薩洛梅(Athos Salomé)警告,2025 年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可能突破人類控制邊界。他提到 AI 將具備 “跨領域自主決策” 能力,而量子計算機或將破解傳統加密體系,引發金融與網絡安全危機。這與當前 AI 倫理爭議相呼應 —— 例如生成式 AI 雖提升醫療診斷效率,但其在工業應用中的可靠性仍受質疑。此外,薩洛梅預測 “人腦與 AI 直連” 技術可能淪為思想操控工具,而政府數字貨幣的全面推廣或將終結個人隱私。
地外文明與能源革命:希望還是幻象?
預言中的積極面同樣引人注目。巴巴?萬加聲稱 “人類將在大型體育賽事中接觸外星生命”,而諾查丹瑪斯預言 “火球從天而降帶來地球重生契機”。盡管缺乏科學依據,但美國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深空觀測與各國 UFO 檔案解密計劃,正推動地外文明探索進入新階段。在能源領域,量子鑽探技術突破(如初創公司 Quaise Energy 利用等離子體鑽探地熱)與氫能源商業化(2025 年預計成為 “清潔能源春天”)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
預言的價值:警示還是巧合?
回顧歷史,巴巴?萬加曾 “預言” 911 事件、戴安娜王妃之死,但其 2016 年 “歐洲消亡” 與 2019 年 “特朗普(专题)重病” 的預測均未實現;諾查丹瑪斯對 2024年 “教皇更替” 與 “哈裡繼位” 的預言同樣落空。科學界普遍認為,預言多以模糊表述適配廣泛事件,但其引發的集體焦慮值得深思。例如,AI 與量子技術雖被視作 “未來引擎”,但其軍事化應用可能加劇沖突風險;而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如2024年全球最熱紀錄),正以遠超預言的速度重塑人類生存環境。
2025 年注定是預言與現實的交織之年。從地震頻發到技術倫理爭議,從經濟震蕩到地外探索,人類既面臨文明存續的考驗,也站在科技革命的臨界點。或許正如諾查丹瑪斯所寫:“科學與命運共舞”—— 在警惕末日預言的同時,人類更需以理性與協作應對未知挑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