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4 | 來源: 把科學帶回家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947 年和鈾相關的健康宣傳海報 圖源:yesterdaysnews
1969年,產品線更名為“Fiesta Ironstone”,形狀略作調整,並新增顏色以適應家居裝飾潮流。然而,含鈾釉料的潛在健康風險逐漸引起關注,生產工藝雖有改進,但公眾對放射性物質的認知正在發生變化。
1973年,費斯塔瓷盤因多重因素全面停產,包括對鈾釉料健康風險的擔憂、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美國對含放射性消費品監管的日益嚴格。雖然在1986年後費斯塔瓷盤重新生產,不過此時的紅色瓷器再也沒有任何鈾原料了,含鈾的紅色費斯塔永遠成為歷史。
圖源:Fiesta Factory Direct
那問題來了,含鈾的盤子會有危險嗎?
研究顯示,紅色盤子的鈾含量可達重量20%,約4.5克,輻射暴露率在3-10毫倫琴/小時(mR/h,30-100 µGy/h)。日常使用可能導致每年0.4毫希沃特(mSv)的有效劑量,低於平均背景輻射(約3 mSv/年)。
然而,更大的風險來自鈾浸出到食物中,尤其是在餐具有裂紋或破損時。研究估計,日常使用紅色陶瓷茶杯可能導致嘴唇每年吸收400毫倫琴(4 mSv),手指1200毫倫琴(12 mSv),並可能增加胃腸道腫瘤和癌症風險。美國環保署建議避免使用 Fiestaware 盛放食物或飲料,以降低健康風險。
回到事件本身,這名學生在網上查到,這類瓷器雖然帶有微量放射性,但已被科學界廣泛用於教學和公眾演示,甚至能作為蓋革計的測試工具。
正在用蓋革計數器測試古董盤子 圖源:youtube
他帶到學校,原本只想給科學老師展示壹下實驗結果。他以為那只是壹場普通的科學小演示——卻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的風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