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6 | 来源: 券商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反观上市股份行、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普遍高于85%,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更是分别超过95%、93%,其对应的人均薪酬水平也较高。
此外,相对于国有大行,上市股份行、城商行机制更为灵活,也更为市场化,面对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吸引人才,提供的待遇也较为诱人,尤其是业务骨干、数字化人才的薪酬。
更为重要的是,与高企的人均薪酬相匹配的,是上市股份行、城商行高额的人均产能。
数据显示,前述37家银行中,合计8家人均创收高于280万元,其中包括6家股份行、2家城商行。
其中,平安银行去年人均创收接近350万元,继续位列第一;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紧随其后,人均创收分别约323万元、314万元。
城商行中,泸州银行、徽商银行人均创收分别约342万元、304万元,处于领先水平。
而国有大行人均创收普遍在190万元左右,同比变化不大。其中,农行不到160万元,交行去年人均创收超过270万元,为国有大行最高,这与该行较高的人均薪酬也相对应。
上市农商行则受员工基数较大、科技能力相对有限等因素影响,人均创收多在200万元以内。其中,人均薪酬相对较高的无锡银行去年人均创收超过270万元。
整体增员
看完薪酬及均产,最后看前述37家上市银行员工人数变动情况:2024年员工数量全年增加近万人,增量、增幅均高于2023年。其中,增员、减员的银行数量基本相当。
整体来看,银行员工的增加普遍出现在业务营销、信息科技等方面。其中,六家国有大行员工数量合计增加约7400人,中行、农行分别增员约5800人、3700人。
农行行长王志恒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提到,2024年农行全年招聘录用3.2万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保持人员招聘补充力度,预计2025年用工总量仍将有所增长。
交行行长张宝江也在业绩会上表示,该行坚持将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重要突破口,金融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已接近完成。过去一年,该行员工数量增加约1500人。
股份行中,浙商银行员工数量连续三年增长,与此对应的是,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已连续四年位居上市股份行前列。
浙商银行年报表示,去年该行全力推进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及零售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突出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员工管理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战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银行业继续推进员工结构的调整、优化。整体来看,银行业减员的人群特征较为一致,且主要集中于三类员工和岗位:
一是,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岗位。譬如柜员、保安、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等岗位,这些岗位有可能是正式员工,也有可能是派遣员工。
这些岗位员工薪资水平不高,对银行创收贡献相对较低;随着数字化转型推进和客户偏好的转变,银行也裁撤了低效益网点,并推进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转型。
二是出于提质增效、缩短管理半径的考虑,银行选择精简内设机构,压降中后台机构和人员占比,部分管理岗位、运营人员的数量相应减少。
三是教育背景不占优势的员工。据统计,2024年,六家国有大行专科及以下学历员工总数合计减少超过5.5万人。
事实上,激励应与约束并重,让薪酬激励与业绩风险相匹配,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防止激励不当或过度激励,让银行平衡好即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经营业绩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