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6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北京玉渊潭公园冬日观鸟人。图 / 视觉中国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北京是全球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3条穿过中国,全世界有记录的鸟类大概在11000种,中国占了1500种左右,其中,北京就有超过500种。换句话说,在北京一座城市出现过的鸟类种类,甚至比很多国家都要多。
例如灰斑鸠这类“百年一遇”的珍稀鸟种在北京现身时,上千台总价值过千万元的镜头会瞬间包围一棵树,人们从杭州、上海甚至海外赶来,只为捕捉它振翅的0.1秒。
丰富的鸟种,让北京的公园里充满着各种“大明星”。玉渊潭的??,南海子的长耳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震旦鸦雀,圆明园的戴胜。在这座钢筋森林里,每片摇晃的树影都可能有它们振翅飞过的轨迹。
“鸟有什么好拍的”
作为一个日常习惯把头埋进电脑的打工人,在来到玉渊潭公园之前,我心里还有一个巨大的疑问:鸟有什么好拍的?
在现场,我遇见了王秀兰和她的三位鸟友姐妹,她们一起从四川来到北京,只为“打鸟”。王秀兰已经退休10年了。这10年,她为了拍鸟全国各地跑,已经花了100万元以上。家里人不支持也不反对,她“想拍就拍”。
像王秀兰这样,跟着鸟的迁徙而到处拍摄,也被叫做“推鸟”,世界上最有名的“推鸟者”之一,是美国的前总统拜登。
北京是王秀兰到过最北的城市,而??是她此次来玉渊潭唯一的目的。其实她在四川也见过??,只是距离很远,不像在玉渊潭这样近。在北京5天,王秀兰和姐妹们实行一个像上班打卡一样的作息时间表:早上7点到岸边架机器开拍,12点午休吃饭,晚上5点撤机器走人。每天,在岸边一待就是10个小时,快门按一下就是20张,晚上回去需要处理上万张照片,但是不一定能挑出满意的。
我遇见她的这一天,她的运气很好,仅仅在上午就拍到了所有想看到的画面——??撞胸、踩背、振翅。但前几天运气不好时,有时蹲一天,也什么都拍不到。即便这天集齐了??姿势图鉴,王秀兰也并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对她来说,每按一次快门,看到的鸟都是不一样的,既然要拍,就拍到满意为止。
▲正在踩背的凤头??。图 /讲述者供图
她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是在河北石家庄拍到的,她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那是只很稀有的鸟,叫做“大宝”,当我还想追问这名字怎么写时,远处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她惊呼一声迅速开启了“作战”。我们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惊险”情况中推进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她停下拍鸟。
我带着疑问打开了DeepSeek,“什么鸟发音类似大宝出现在河北石家庄”,答案显示为“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我把一张展翅翱翔的大鸨图片拿去给她确认时,她激动地叫出来:“是大鸨!是大鸨!”像一个小孩子刚刚认识新事物般兴奋。
没有专业的设备,我一直拿着手机艰难地对着湖面拍摄,这难免损失了不少拍鸟的体验感和乐趣。也许是看出我的无奈,王秀兰把她的相机取景框给我看。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身边的拍鸟者们,都在享受什么样微观世界带来的震颤。
我看见鸟做动作时溅起的水花,缀在羽毛末端变成几粒晶莹的冰珠,手机照片里被锐化模糊的细节一一显现,原来这种鸟的眼睛是红色的,原来它们看向对方时,脖间的羽毛也会跟着炸开。这一刻我才懂得:所谓“拍鸟”,不过是人类谦卑地借用光学科技,试图让自己离造物主的神奇更近一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