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6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于大王来说,拍鸟就像在“开盲盒”,他期待每一次从鸟身上获得惊喜。因为职业原因,大王几乎每个月都在出差,每次出差他都会带上他六斤重的摄影装备拍鸟。在来玉渊潭的前几天,他刚从西安回来,收获了柳莺、红胁蓝尾鸲的照片。柳莺体型小,还没有一部手机大,拍摄难度也高,他为能拍到柳莺站在枝头的照片而感到庆幸。
“你每去一个地儿,如果看到一种新的鸟是之前没拍过的,就会特别开心。”说话间,他目视前方,注意力也转移到远处那对正在跳交际舞的??上,没有任何犹豫,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有的拍鸟者会给自己定下目标,今天必须拍到某种特别的鸟,但大王不会。哪怕今天他没有见到??、拍不到黑天鹅,他也不会沮丧,拍鸟至今,他仍然为一只普通的麻雀而感到兴奋。
为拍鸟,大王专门配备了一个小望远镜。前两个月北京的树还秃秃的,小鸟藏不住,拍起来也容易,最近树枝长出了新叶,找小鸟的过程也变得像捉迷藏了。
▲北京玉渊潭公园画眉鸟栖息枝头引吭高歌。图 /视觉中国
现场还有一些年龄更小的拍鸟者。
一位小学生硬挤到了我旁边的空位上,也不说话,只是一顿狂拍。他今年六年级,是从去年开始沉迷拍鸟。手上的相机,是用自己的零花钱“斥巨资”从哥哥那里租来的,今天也是他第一次来玉渊潭拍鸟。
他是附近二小的学生,成绩好,父母对于他的爱好也算支持。在拍鸟之前,他爱的是钓鱼,他告诉我:“钓鱼已经花了家里几十万了,太烧钱,还是拍鸟好一些。”我看着眼前这个小学生,心里在琢磨这句话的可信度,不过玉渊潭这个卧虎藏龙之地,我也不得不信上几分。
这位小学生走后,另一个初二学生取代了他的位置。连着三个月,每个周末他都来玉渊潭拍鸟,他的微信头像、朋友圈封面、近几天朋友圈,都是鸟的照片。因为热衷拍鸟,他的朋友叫他“圆头耄耋”,在网络上,这原本是指一只头部圆润且性格凶猛的猫。我说,你这个爱好倒是直接和退休无缝接轨,算是少走几十年弯路。他笑着让我称呼他“西北老汉”。
现场还有一些看上去班味明显的打工人,他们告诉我,拍鸟时抬头对颈椎好,找鸟时刺激有种打仗的感觉,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可以放下手机一整天,眼里只有鸟,甚至有人把拍鸟当成“新式冥想”。只要能专注地逃离工作,当代打工人愿意尝试一切。
更敏感一点的人,还从拍鸟中享受到一种久违的失控感。鸟从不按计划出没,正如生活本身。“昨天蹲了半天空军(没拍到),结果今天随手拍到麻雀打架,比升职还开心。”
▲迷彩帽、登山鞋、冲锋衣、迷彩长焦镜头,拍鸟统一装扮。图 /每日人物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