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4-10 | News by: 盐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张璐把自己买机器人的全程发到了社交媒体上,“第一条播放量已经达到10万”。她承认,她想利用人形机器人的流量,开启一个自媒体账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上海群芯电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王真星,也在2025年购入了一台人形机器人。选购过程中,王真星拜访了国内头部公司,如智元、宇树、众擎等,最后才敲定一款。他最大的感触是,“目前的行业整体还不规范,但不规范就是有机会”。
“不规范”指的是,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基本没配备完整的售后保障服务,保修期很短,“坏了就是坏了”。
与此同时,当下公开发售的人形机器人普遍售价较高。以宇树为例,据王真星表示以及网络流传的一份宇树机器人报价表,宇树G1基础款机器人售价为9.9万。“但(基本款)是个大玩具,无法进行开源。”王真星说。
而关节自由度更多、可用于开源的宇树G1 Edu系列、G1-Comp人形机器人,售价则从19.9万到34.9万不等。王真星告诉盐财经:“上春晚的那款,报价是78万。”但为了“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王真星自己就属于为78万那款“排队”的一员。
王真星有自己的设想。他想做出一个具有情感的机器人,切入机器人情感赛道:将DeepSeek接入机器人大脑里,让它拥有语言能力;给机器人设计电子皮肤,“让机器人具有(被)触摸的敏感,微弱的触摸他都能感应”。
总之,他的判断是,“现在是最佳进入机器人行业的时机”。
新一轮下海潮
除了普通消费者,身处机器人行业的人士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汹涌浪潮。机器人行业资深从业者孔博对盐财经回顾,过去20年里,机器人行业历经了两轮产业上升周期。
第一轮是2008年,在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等各类工业场景中,大型工厂率先引入工业机器人。第二轮爆发在2015年前后,那一年,《中国制造2025》出台,“智能制造”被放至重要位置,加上2017年谷歌AlaphaGo先后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李在石、第一的柯洁,AI带动机器人行业在全社会爆火。如今,鼎鼎有名的优必选、石头科技等企业,就是在那时崛起的。
即使经历了几次行业起飞,面对由具身智能引领的第三轮产业周期,孔博仍感到激动:“信心比黄金重要。”
孔博称,自从具身智能概念火了后,从2024年至今,已经有四五波投资人找他创业。他也感到心动,预备年末从高校“跳”出去,辞职加入。“现在就好比1980年代的下海潮。”他形容,“新质生产力鼓励的就是带着技术去创业。”
所谓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一个随着2023年前后AI大模型的兴起而被热议的概念,意思是有物理身体,并支持与人类交互的AI智能体。其中,又以双足形态的人形机器人最受瞩目。“双足机器人可以适用人的各种环境,因为现在家居环境基本上都是为人来营造的,人形机器人能天然地与之适配。”孔博解释道。所以,人形机器人一直被认为是机器人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宇树自行开发的AI机器人算法,在英伟达GPU加速的机器人仿真平台下,可以让H1自主学习高速奔跑、多种高动态舞蹈动作,还能够持续学习更多不同种类的动作/图源:宇树官网
人形机器人投资热从2023年蔓延至2025年,同时伴随DeepSeek的爆火,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来自浙江的机器人创业者赵伟平记得一个形象的比喻:有创业者把这一轮的热潮比喻为20年前的房地产投资。“(现在)不动作,未来肯定会后悔。差不多20年(迎来)的一个机会。”
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的头2个月,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共获得近20亿元的新资金,累计20笔交易,远高于去年同期4笔、共计12亿元的融资。其中,智元机器人走得最快。3月24日,该公司被曝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总估值达15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独角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