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0 |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王润娇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了工作时间长,还有种种约束。
她的工作范围是商场M层大厅的一半,外加女厕所和四个步行通道。每个工作区域都有一张签到表,每隔一小时就要签一次,少了多了,早了晚了都不行。在等电梯的时候,吃完晚饭的王润娇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是17点49分。她放下手机喃喃道:“我应该45分就走,在那多待了四分钟。”
商场的每一层有好几个人轮流巡视,检查的时候王润娇需要确保自己在岗。平时她不敢在步行通道休息太久,“偷偷地站了有三四分钟,赶紧都跑起来。不敢离,一离开,人家就查岗。”昨天主管通知她晚上8点来检查,5点半吃完饭之后,她就在卫生间和大厅一直拖、一直扫,结果到9点了都没人来。
在这些区域里,最重要的是卫生间,其次是大厅的地板。按照规定,大厅地板用湿拖把拖一遍之后,得马上用干拖把吸水,防止行人摔跤。这几天气温高,地干得快,王润娇就没按要求来,“我都不敢让他们看见。”
M层大厅是一个回廊,在王瑞娇负责的区域,左边是卖衣服的,右边是卖饮料的。带糖的饮料让她尤其头痛,洒在地上非常不好清理。她听说B1层和四层吃的喝的更多,“我来了这几天还没去看过,没空,害怕人家看见了找事。”
事实上,M层有一个专门的休息区,摆放着十多把椅子供人歇脚,离她休息的步行通道不过五六米。但她从来不去休息区休息,准确说,是不敢去。“那里有监控啊,你穿这衣服,人家会在监控里看见。”王润娇说。
“保洁工作的关键问题是过劳和控制,是让工作完全变成苦役,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张小满在文章中写道。
爱心暖屋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江亦心最近发现,保洁人员的休息环境远比她亲眼所见的要更加糟糕。
在学校里,她曾看到保洁人员在各种地方休息,比如宿舍区的楼梯与地面形成的狭小夹角、图书馆的电门箱背后、教学楼的公共桌椅区。江亦心回忆道:“我之前其实跟阿姨聊过这个问题,她们说待在这个地方自己吃饭挺好的。我想她们也有私密空间的考虑,就接受了这个回答。”
一开始的时候,她对保洁休息室的话题并没有太大反应。当各种各样的“休息室”出现在社交媒体之后,她才意识到“情况非常普遍、非常严重”,“很多帖子都出乎我的意料,看了让人非常揪心。”
江亦心决定给学校的校长信箱写信,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她并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件事,“我当时觉得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小,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也好。”后来她才了解到,有很多关注这个问题的“同路人”跟她一起行动。
江亦心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投递手写信的同学,信中不仅提出意见,还附上了对保洁人员的观察和采访。除了普通学生,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也在调研之后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保洁休息室的提案。
近半个月以来,北京、浙江、湖南、广东等地的高校学生纷纷呼吁学校为保洁人员设立休息室,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
一位内蒙古包头市的网友反映,她在内蒙古政务App上提议在公共区域设置保洁休息室之后,很快收到了当地医院和影院管理部门的电话反馈,表示已有工作人员调查并落实保洁休息室的配备情况。
一位上海的网友发帖表示,自己向老板提出建议后,公司当天就在卫生巾自助区临时为保洁阿姨设置了一个工位,行政部门后续还将把空房间重新布置成专用休息室。
学校的行动速度也令江亦心意外。她在2025年3月12日给校长信箱写信,21日就受邀参加了休息室的揭牌仪式。新的休息室位于宿舍区6号楼,由一间教室改造而成,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桌椅等设施。“在我的概念里,设立一个休息室肯定要涉及多方,需要一两个月都说不定。我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可以落实得这么快。”江亦心说。
眼前的休息室与江亦心在信件中的提议略有出入。屋内设施少了“目前规章制度不太允许”的折叠床和带锁的柜子,但多了空调和饮水机。
另一处不同在于休息室的名字。江亦心没有想到会起“爱心暖屋”这个名字。“我们不会说保安室是给保安的‘爱心暖屋’,也不会说宿管小屋是给宿管阿姨的‘爱心暖屋’。”江亦心说。“就叫保洁休息室就好了,就是很正常的一个东西。一个正常的职业就需要一个这样的休息空间,这是一个劳动者基本的权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