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1 | 来源: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90后 | 字体: 小 中 大
北京东四环外,三十五岁的白领杜怡下班后正倒车入库,他的倒车影像仪是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Game Boy改的。
“倒车这件事儿吧,和玩俄罗斯方块其实是一回事儿,我现在每次倒车,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这块Game Boy上戳戳点点的日子。”
与此同时,二十公里之外,北京西二旗的晚高峰地铁里,神情疲惫的王小西掏出了她刚收的CCD相机,并试着让眼睛重新对焦,挤出一丝丝光来——取景框里,工作一天后的油脸在千禧年风格的噪点下全部消失不见。
当全中国每天有几亿人在短视频里滑动4K超清画面时,却有一群人在逆向打捞世纪初的技术残骸。他们执着于改装Game Boy、沉迷于CCD相机镜头里90年代的光晕,这些过时的技术,正在被他们变为新的风尚。
Game Boy和CCD相机背后,是“重现过时技术之美”的潮流
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Game Boy很有可能是大家拥有的第一部电子产品。
在Game Boy流行的那个年代,不可能出现花大几百一单在砸不出水花的游戏里氪了又氪的事情。那时砸在游戏屏幕上的是街机厅里孩子们中二的口号声,他们通宵抱着从新华书店和校门口小店货架最前排买来的Game Boy Advance,盯着它背光的屏幕,用一节又一节的五号电池为它续航,用零点一度又零点一度不断下跌的视力为他献祭。
从GB到GBA再到SP,从俄罗斯方块、马里奥赛车到口袋妖怪,皮卡丘的十万伏特劈开了一个又一个夏天。大家攥着像素地图跑遍常青森林;打拳皇搓得手指起泡;用联机线和同桌换宝可梦,传速慢、卡bug,但对方接收前拔线,双方都能拿到宝可梦。这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当年有幸有一台,玩的游戏有三国志日文版,全是假名,除名字外少有汉字。但愣是翻了版。然后就是传说中的《口袋妖怪》1代了。也是假名,也愣是翻了版。真佩服自己当年的毅力。要用在学习上,清华北大都肯定能上。”杜怡如是说。
Game Boy能在千禧年前后完爆市面上其余掌机,在中国市场火爆,主要靠的是续航能力——4节全新干电池一般可以续航 10 小时,相比来说,同时代竞品世嘉Game Gear需要装6节电池,出门玩半小时游戏,就需要更换一轮新电池;与此同时,“N合一”的中国盗版卡带价格低廉,这一游戏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令中国的普罗大众都能消费得起。
可到了2003 年,SONY 用自家 PlayStation Portable游戏掌机改变了一切,随后的PSP的推出,让掌上游戏彻底从2D变为了3D。任天堂的时代似乎突然翻篇了。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Game Boy总销量早已破 1.2 亿台,是史上最畅销的游戏主机。
如今,当许多人都玩腻了在毒圈收缩的世界里chiken dinner的3D游戏时,二维里的Game Boy实则早已变成了一块块“电子垃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