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5 | 来源: 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或许是一个理由,但更本质的原因是,海女捕捞只能在近海完成,在没有任何辅助呼吸设备的情况下,海女只能完全依靠憋气在水下作业,只能用小工具手动剥离海螺、鲍鱼等壳类生物,对人体损耗大,但收获少。基于这样的条件,协同作业几乎成为海女们唯一的出路,海女在水下接力下潜和上升,从而提升捕捞效率,《苦尽柑来》里海女阿姨们说「海女同生共死」,是对这种作业方式的最佳注解。
对于同时要照顾家庭、抚育儿女的女性而言,近海(不能离陆地太远)、徒手(辛苦但效率低)、接力(协同工作与互助)几乎成为海女群体的人生隐喻。《苦尽柑来》同样提到,一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女人上船仍然被视作不吉利的事情——这个一闪而过的情节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依然时时处处有回声,女人上船是不吉利的,女人登上龙舟是不吉利的,女人坐工具箱是不吉利的——
于是在渔船看不上的近海,在被舍弃和遗忘的边角之地,海女们走到一起「同生共死」。对海女来说,没有别的技能傍身,海底成了唯一的去处,许多海女会一直工作到七八十岁,前提是她们躲过暴风和乱流,躲过像光礼一样的职业病。
《最后的海洋之女》提到,那些被大海吞噬的海女,她们的渔网中总是有最多的海螺和鲍鱼,对她们来说,大海是太过巨大的陷阱,她们会因为片刻的贪心消失在捕捞中途不知所踪。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海女们只能游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面对更多的未知和凶险。
现实中的海女们图源纪录片《最后的海洋之女》
比电视剧中苦涩得多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海女因为一生都跟大海打交道,身体和性情大都会被大海异化。很多人跟家人或现实世界关系紧张,她们暴躁、易怒,无法融入陆地上的人群,漫长的人生在下潜和上升中交替流逝,大海究竟是收留了她们还是囚禁了她们,时间久了已经很难分得清。
历史上,海女的传承有明显的母系特征,水底作业艰苦,必须在幼年时期开始练习,于是海女的身份由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再传给她们的女儿,世世代代的海女被缚于这沉重的锁链之上,无可挣脱也无处可去。
光礼一次次潜入水底,每一次几乎都是带着巨大的恨意跟无情的大海抢夺100韩元一只的鲍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礼宁愿死也不让爱纯当海女,爱纯因为婆家想让金明当海女掀翻了桌子,这种被驱逐和被预设的命运是如此让人愤怒,光礼的贪心和爱纯的反抗都是源于这种愤怒,最终也正是这种愤怒,让三代女性的逃离成为现实——我的女儿不必重复我的命运,她应该有不一样的人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