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6 | 来源: 冰川思想库 关不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在校学生数量,岳西中学新校区的规模都太“超模”了。11.3亿元的总投资,更是严重超出了该县的财政承载能力。2024年岳西县的财政预算收入为8.78亿元,非税收入占比近半的财政结构难言健康。
至于5亿、10亿投资的“小打小闹”更是不胜枚举,网上就能找到不少。这些豪华、顶奢、高配的学校,真能提高教育水平吗?很遗憾,“样子货”居多。很多豪华学校本身就是超标的,生源不足,大量设施闲置。加之建设“紧吃”之后的维护成本“吃紧”,娇贵的综合教室、气膜体育馆、多媒体设备都没有投入使用,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没用上一回。
03
“再穷不能穷教育”,却成了校长们发家致富的借口。
大规模非理性的教育基建投入,受益的不是学生,更不是地方经济,而是校长们。
学校越造越豪华,“出事”的校长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教育反腐重拳出击,校长落马的消息频频传出。基建项目、设施采购、人事安排是重灾区。教育基建无限扩张是“明贪”,人事编制无序扩张是“暗腐”。人性经不起考验,上千万上亿的公共资源集中投入,衍生出庞大的灰色利益,污染了象牙塔的守门人。
中国公众对腐败深恶痛绝,各界高度重视反腐。但是,公众往往忽视了公共政策的非理性是腐败之源。理性的公共政策,是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取得多少实效的谨慎小心,精打细算的可控过程限制了滋生腐败的利益空间。
公共政策非理性的“激情投入”,则是为花钱而花钱的不管不顾。这种公共政策的非理性,在教育领域尤为显著。“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赋予了教育支出急剧扩张的大义名分。
前些年谁敢公开质疑教育的过度投入,大概率要被喷到社死。甚至各种超标的豪华学校被曝光后,还会有很多“好心人”为之辩护“学校就该造好点,多花点钱值得”。
于是乎,增加教育支出成了公认的“政治正确”,经高度行政化的教育体系层层放大,到了基层必然是荒腔走板的乱象丛生。
财政花钱办大事从来没有“多快好省”的理想模式,“多”必然不会“省”,“快”就一定不会“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更是如此。
教育投入的“大水漫灌”真的大幅改善了中国的教育水平吗?难言乐观,负面后果却很显著。
财政过紧日子,急剧膨胀的教育“铁饭碗”要收,豪华学校留给地方的巨额债务得“化”,还有一大堆从“清流”蜕变为腐败分子的校长们要查。满目疮痍,一声叹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