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8 | 來源: 閱讀第壹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回看過去的新聞,少年犯罪不在少數。去年壹起13歲邯鄲少年故意殺人案震驚全國。
作案過程令人窒息:用鐵鍬猛擊被害人頭部直至其失去呼吸,幫凶淡定擦掉指紋,另壹名幫凶返回現場埋屍,事後上任若無其事在埋屍點旁打游戲,面對警察的詢問還熟練地撒謊。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數據,2023-24年83%的青少年凶殺案涉及刀片。
在截至2024年3月的壹年裡,英格蘭和威爾士記錄了約50,500起與利器相關的犯罪,比2022-23年增加了4.4%,10至17歲的青少年約占這些罪行的17.3%。
“童言無忌”“小孩子沒輕沒重”這樣的話語常常用來為青少年犯罪開脫。但實際上,青少年與惡的距離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近。
在網絡時代,暴力文化正改變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和心理。
少管所數據顯示,73.6%的未成年犯接觸過“暗網殺人教程”,13歲的邯鄲殺人犯就是通過短視頻平台學習反偵查技巧。
當算法推薦系統成為犯罪教科書,智能手機和暴力游戲培養的“數碼原住民”,早已不是法律定義下的“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更諷刺的是,日本刑法學家藤本哲也的研究揭示:青少年生理成熟提前了3到4年,但由於網絡的侵蝕,心理年齡卻在倒退。
這種現象在社交媒體使用上尤為明顯。
英國校園反網絡陰謀委員會(Commission into Countering Online Conspiracies in Schools)2024年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大多數社交媒體平台設定的最低使用年齡為13歲,但仍有77%的11至12歲兒童活躍在社交媒體上。
這些數據表明,社交媒體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認知,還在塑造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甚至影響他們對暴力和犯罪的態度。
養育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力量
怎樣讓避免惡在青少年中滋生,劇中並沒有給出答案,也不可能給出答案。
有句話說,養育壹個孩子需要壹個村莊。摧毀壹個孩子也需要壹個村莊,傑米顯然已經被摧毀了。
他被壹個冷漠的學校系統所遺棄,他的父母雖然在身邊,但是並沒有真正了解和關心他。
他被那些不懂得給予他情感支持的朋友傷害了,甚至他自己內心的混亂以及在網絡社區上吸收的暴力的元素,也讓他壹步步走向極端。
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壹起,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