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0 |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蔡美儿(左一)一家四口。(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当蔡美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时,美国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2024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你应该在哪里抚养孩子”的文章,指出亚裔人口比例高的城市更受白人群体的青睐,因为“美国上层中产阶级或许已经采用了典型的亚洲育儿理念”。
一位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人教授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刚到美国时,也曾欣赏过这里的‘快乐教育’。但现在,我认为这是在用一种形式上的‘快乐’,掩盖美国教育不公平的事实。比如推荐信制度,就类似中国汉朝的举孝廉。没有财力和人脉的家庭,很难让孩子从小学习大量知识、培养文艺特长,升学时更无法获得名师推荐。此外,美国私立学校费用高昂,很多学生要贷款上学。普通家庭的孩子想上名校,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认识到这些问题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理解“虎妈”,甚至成为“虎妈”。
“美国的教育方式是‘精英’与大众分离,普通老百姓接受‘快乐教育’,‘精英’群体却不同,只是因为该群体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很低,所以美国大众意识不到这一点。”魏南枝说。
“中华文明一直讲究‘有教无类’,几乎所有家庭都尽力让孩子享受最好、最高层次的教育。客观上,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将这种文化带到了美国公众面前,打破了美国教育隔离的骗局,也戳破了‘皇帝的新衣’。”-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