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6 | 來源: 數智研究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交出這樣壹份堪比“暴雷”的業績後,昆侖萬維聲稱,“公司當前不存在重大風險。”
除了虧損15.95億元外,昆侖萬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從2023年的8.85億元降至2.90億元,降幅超過了67%。
業務全面“塌方”背後
在財報中,昆侖萬維表示虧損並非核心業務的惡化。
但據「數智研究社」了解,昆侖萬維在2024年的各項業務表現,其實壹言難盡。
其中,廣告業務是昆侖萬維營收的大頭。截至2024年末,廣告業務以21.45億元的營收成為昆侖萬維業務的大頭,占比為37.89%。作為對比,2023年昆侖萬維廣告業務實現收入16.53億元,占比33.63%。看似廣告業務營收規模在擴大、占比在提升,但其營收增速卻出現了放緩趨勢。
而2015年昆侖萬維上市時的主營業務游戲,則免不了繼續被邊緣化的命運。「數智研究社」發現,從2020年至2024年,昆侖萬維的游戲業務營收從12億元降至4.44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也從43.79%降至7.85%。7.85%的比例,僅高於AI軟件技術業務、短劇平台業務、閒徠社交娛樂平台業務和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
AI軟件技術業務和短劇平台業務,是首次計入年報中的。不過,截至2024年末,上述兩大業務的營收、占總營收比例極低。如AI軟件技術業務實現營收0.39億元,占營收比重為0.68%;短劇平台業務實現營收1.68億元,占比2.96%。
如此低的營收占比,目前來看難堪大用。只是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砸進去,推出壹堆產品如天工大模型3.0和天工大模型4.0,天工AI搜索高級模式、AI短劇平台、AI通用視頻以及工具平台、SkyMusic.AI、天工音樂、AI音樂創作與分發平台Yinfeng和Mureka等……並在財報中賦予其“對昆侖萬維未來拓展AI生態奠定基礎、為公司開辟新增長曲線、推動AI技術的重大突破”的歷史使命等壹堆華麗辭藻的背後,如此業績,實難服眾。
除了上述業務外,昆侖萬維還有Opera搜索業務、海外社交網絡業務等。如此之多的業務線,壹定意義上講可以說沒有核心業務。也正應了昆侖萬維董事長兼CEO方漢在2024年10月公開說的那句,“昆侖萬維更多的是在多方向嘗試,快速嘗試,fast fail,快速轉變方向。”
也確實如方漢所說,昆侖萬維壹直在“快速轉變方向”。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爆,昆侖萬維便在年報中大筆墨書寫元宇宙平台。2022年,碳中和概念火了,昆侖萬維又以5000萬元入股了壹家成立僅壹個月的創業公司。
在市場習慣昆侖萬維追風口時,其又推出“AII in AGI和AIGC”戰略,並將其定為下壹個拾年的核心目標。既然要做拾年,那2024年年報中提及要在2027年開始AI大模型業務將實現盈利的描述,就顯得略微可信了。
只是,昆侖萬維的“AII in AGI和AIGC”,能不能做拾年,卻要打上壹個大大的問號。
與此同時,在商業化壓力下,昆侖萬維從360高薪聘請的AI大牛顏水成,履職僅14個月便卸任研究院院長,留下了技術路線動蕩的爛攤子。
資本市場上,昆侖萬維的股東戶數也在2024年淨減少了2.82萬戶,投資者也對這家愛追風口的“AI賭徒”失去信心。
展望未來,昆侖萬維被壹堆問題困擾著:“AII in AGI和AIGC”的戰略能走多遠?AI大模型到底何時盈利?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還能不能跟上?商業化如何推進……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