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6 | 来源: 时代周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当前关税压力下,Temu和SHEIN已在一周前(4月18日)向美国用户发布公告,宣布因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政策变化,将于2025年4月25日起上调商品售价。在卢聪看来,这对包括独立站和亚马逊卖家在内的跨境商家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当低价平台如SHEIN和Temu开始涨价时,其他卖家也获得了更多的涨价空间,大家重新获得了定价权。”卢聪分析,“这不仅让中国卖家保护住利润,也促使美国在制定关税政策时更加谨慎。”
迎难求变
在和多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交流中,时代财经了解到,他们目前应对加征关税政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调整市场结构,加大对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布局;二是通过优化或转移供应链来压缩成本;三是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强自身产品竞争力。
在供应链方面,文岑自认为“算是个东南亚通”,他2016年去印度(专题)班加罗尔开过工厂;2019年在越南和柬埔寨又帮一些美国老客户做过供应链转移。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他大致问了一下越南的老朋友们以及一些工厂老板,“大家都已经做好不搬厂,只搬模具和管理人员的解决方案。只等确认关税政策长期有效,就开始执行。”
文岑观察到,他身边也有同行通过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等地做周转方案。但这在成本和风险上都比较大。“目前用的人很多,但是因为时间不够,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也有跨境卖家选择压缩供应链成本来化解压力。
智能生态垂直类目型中大卖家——鼎瑞智能生态CEO李兴瑞告诉时代财经,他经营的产品,如智能电动出行、智能家居和智能消费电子等,都受到关税加征的影响,特别是Ebike产品,关税上升对成本和市场竞争力的冲击较大。但他不会放弃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
在李兴瑞看来,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为跨境卖家提供了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供应链,这使得我们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不过李兴瑞也提到,压缩成本是否可行也要结合公司规模和销量情况。从长远来看,扩大市场范围、持续加大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是最有效的策略。
面对关税压力,企业应继续加大全球品牌布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李兴瑞说,他正在考虑做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的站点和平台,“让产品在其他国家也能开花。”
在深圳市天行云供应链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宇看来,当前的环境变化重新激活了中国企业家们的创造力和生存能力,“激发了大家的二次头脑风暴”。
“大家在出海前已经在国内打下了坚实基础,无论是渠道管理、产品和品牌运营还是企业管理,这些经验都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既然能在中国这样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现在完全可以将这些经验带到任何国家,再次开创新局。”张宇感叹,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非常好的契机。
再创新高
时代财经注意到,时值关税风波,今年广交会相比以往,境外采购商数量不减反增,创下历史新高。
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展前数据显示,近17万名预注册的境外采购商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占比达72%,金砖国家占27.4%,经合组织成员国占15.4%,RCEP成员国占11.7%,中东国家占14.3%,欧美国家占10.5%。
据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消息,截至4月19日(广交会一期结束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较去年同期增长20.2%。
广交会一期参展商中,广东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电竞产品制造商)市场开拓经理陈志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感觉今年前来洽谈的南美和印度人较往年多了很多”。此前,该公司产品销往欧洲和北美较多,现在客户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对中国制造更加认可,就慢慢地靠拢到这边来采购。”
对于当下的关税波动,陈志泉表示:“我们其实没有特别紧张,包括前来广交会的采购商也没有特别紧张,该采购还是采购。毕竟从供应链生产管理到配套服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中国更完善。”
因此,在陈志泉看来,短期来看,中国供应链出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长期来看,单量大的客户还是要企业自己去争取,这就要看每个工厂的反应能力和适应性。“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他总结道。-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