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6 | 来源: 腾讯新闻一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现实中,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正加速踏入抗衰赛道。
数据显示,25-30岁群体医美消费占比达38.7%,连续三年位居各年龄段首位,“年纪轻轻就开始抗衰”背后,是对美的执念,还是焦虑营销的胜利?
化妆品行业专家白云虎对此表示:“从25岁就开始‘抗衰’,某种程度上是贩卖焦虑的结果。过早、过度保养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他建议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理性选择,而非盲目跟风,“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长期、可持续的变美路径。”
为情绪价值买单,李佳琦“冒犯”消费者?
如果张嘉歆代表的是“理性投入、长期规划”的医美用户,那白茶则是另一种路径——她更早识别推销套路,也更直面行业结构下的情绪价值交易。
白茶的第一次医美始于2024年11月。经过精挑细选,她选择了LDM联合光子嫩肤项目。光子嫩肤作用于皮肤表层,不破皮,效果明显且相对安全,价格也符合初次尝试者的心理预期。
在随后的体验中,白茶很快见识到了医美机构的“销售套路”。补水和光电类项目是机构最常推销的品类,他们常通过“单模式”和“全模式”的概念引导消费者。所谓单模式,往往只有一种功效,比如美白或紧致。于是销售人员以“功能不足”为理由,诱导她升级消费。
这背后是完整的利润链条:销售提成高达50%,而产品本身的暴利更是惊人——200元的进价产品可以卖到数千元,高端产品动辄售价2万元,实际成本不过5000元。之所以消费者愿意为高价产品买单,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变美的“情绪价值”。
“医美是会上瘾的,见识到美后,就很难接受不美的状态。”白茶说道,即便了解医美背后的利益,她仍坚持自己对医美的选择。通过积极参与社群活动、多方比价、善用平台优惠,她建立起一套固定的医美方案:每月一次光子嫩肤(200-400元)和水光针(起价1000元),每年两次轮廓固定肉毒注射(近5000元)以及针对局部皱纹的肉毒治疗(约2700元/半年),将年度消费精准控制在3-5万元之间。
白茶对医美项目的有效期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水光、胶原类产品大多一个月左右就会失效,肉毒虽然持续时间相对长一些,但如果频繁注射,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影响后续效果。
每一次医美前,白茶都会核验机构资质,确认医生有执业资格,并特别关注药械真伪。通过扫码查验药械二维码,防止假药问题。她说,部分非正规机构常在打针时“偷药”——标称4ml药剂,实则2ml是药+2ml是盐水,且常在敷麻时闭眼操作。为了防止这类情况,她选择与闺蜜同行,相互监督。
她的医美哲学是:“先在脸上做减法,把轮廓压紧压实,解决皮肤支撑力的问题,再考虑皮肤细腻度,谨慎填充,适度适量即止。”
对于李佳琦"没钱没闲别做医美"的言论,白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反对:"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冒犯。”
她犀利地指出其中的矛盾——作为美妆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李佳琦自己接受医美却劝退普通消费者,这种双标态度令人质疑其动机。在她看来,这番言论既可能是博取眼球的营销手段,也不排除是在维护售卖美妆产品的商业利益。"医美和护肤品根本是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白茶解释道,"医美见效快、效果显着,而护肤品往往见效慢,甚至可能完全无效。"
所以,她认为李佳琦的观点片面,忽略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实际选择。“真正要讨论的不是‘做不做医美’,而是怎么做、做什么、和谁一起做。”
从业者称“不赚钱”,医美企业集体失速
而在求美者之外,从业者看得更清:行业的热闹背后,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与不可忽视的乱象。
“这个行业既卷,又乱。”医美机构从业者嘉嘉直言。
她所说的“卷”,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乱”则体现在渠道医美中层出不穷的传销式营销与价格体系紊乱。许多机构依赖“熟人杀熟”“返点返利”等手段获客,返点空间高达20%至70%,低价玻尿酸就是典型例子。“高返点项目利润大,资金周转快,但背后的问题也最多。真正高端的医美设备和项目,由于本身利润较薄,反而没那么多水分。”
医美行业表面毛利率惊人,不少上游企业账面毛利超90%,但营销成本高、渠道返利复杂、库存积压等问题正侵蚀真实利润。医疗门店“辛苦钱”难赚,头部企业也面临增速放缓与利润承压。
2024年,医美上游三大企业业绩整体呈现放缓态势。华熙生物全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下降70.59%,第四季度亏损近2亿元,这是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单季亏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