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6 | 来源: 北京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马斯克 | 字体: 小 中 大
为此,贝森特曾向特朗普打小报告,称国税局本应向财政部长直接汇报工作,但马斯克绕过他,通过非正规渠道使沙普利成为了国税局代理局长。
就在两人发生争吵次日,福尔肯德接替沙普利执掌美国国税局——很显然,这次特朗普没有站在马斯克这边,这场骂战以贝森特大获全胜而告终。
马斯克为何遇冷?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联合,曾被视为硅谷与华盛顿权力结合的范本:商人以技术革新助力政治目标,政客以政策红利回馈商业帝国。
然而,这场实验仅维持了三个月,似乎便因根本利益冲突濒临破裂。
二人价值观存在巨大分歧。
众所周知,特朗普作为共和党保守主义者,秉持着“美国优先”“孤立主义”“反全球化”理念,任何政策都只看重美国单方面利益最大化。
而马斯克作为科技实业巨头,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
二人在共同反对民主党上有一定共识,但彼此间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最突出的就是贸易政策,特朗普主张通过高关税等手段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试图以此推动制造业回流,重新塑造美国的贸易结构。
而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从特斯拉电动汽车到SpaceX航天技术,再到星链计划等,都是全球化布局的产物。
简而言之,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需要树立关税壁垒,而马斯克的全球化商业版图却依赖开放市场,因此特马二人围绕关税的争端是价值观之争。
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关税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核心工具,马斯克的反对无异于触动了他的价值观底线;对世界首富马斯克来说,关税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全球商业版图。
4月7日,马斯克向特朗普直接发出了“撤销大规模新关税政策”的呼吁,但以失败告终。
随后,马斯克转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关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视频,批判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
其后,马斯克与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围绕关税问题爆发激烈的口角,两种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暴露无遗。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马斯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斯拉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中国提供电池、日本供应芯片、墨西哥制造零部件,最终在美国、德国、中国完成组装。
这种全球化生产体系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严重冲击,以Model Y为例,其54%的零部件来自海外,关税导致单车成本飙升5000美元,直接侵蚀了利润空间。
此外,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承担了全球近40%的产能,而关税政策则导致其进口零部件成本飙升,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下降9%,净利润暴跌71%,交付量同比下滑13%,股价从2024年底的488美元腰斩至不足300美元,市值蒸发近7000亿美元。
特朗普“弃车保帅”稳固基本盘
除了价值理念的对立外,现实的利益抉择也加剧了二人的矛盾分歧。
今年1月,马斯克执掌政府效率部后,在特朗普的支持下大杀四方,对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国防部、教育部、劳工部等十余个重要部门开展审查,使得各部门人心惶惶。
改革满足了特朗普“抽干华盛顿沼泽”、改造联邦政治体系的要求,却也直接触动了“深层政府”的既得利益,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靠近特朗普的白宫官员将马斯克视为麻烦制造者,认为他具有难以管理、不可预测、制造分裂三重特性。正统MAGA批评“马斯克干政”,民主党则借机攻击特朗普“将国家交给商人”。
不少政治人物纷纷站出来,怒批马斯克和DOGE违背民主原则,且其行为缺乏法律效力。
当前,马斯克早已在美两党、工会、司法系统多方面树敌,而特朗普却亟需为2026年中期选举储备政治资本。或许在特朗普看来,此时甩掉马斯克才能有效消除反对声浪,“轻装上阵”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总的看,马斯克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如今的黯然离场,是美国社会极度撕裂、政治斗争日趋白热化的必然结果。
对特朗普而言,失去马斯克虽然意味着改革速度放缓,但却能换来选票和内部团结;而对马斯克而言,离开政坛或许是拯救自身商业版图最后的机会,但很可能失去政策庇护,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人身安全遭到威胁。
随着马斯克的改革红利耗尽,特朗普团队内部权力斗争突破临界点,科技右翼和MAGA群体间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这段“兄弟情”正一步步走向崩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