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7 | 來源: 中國企業家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劉強東 | 字體: 小 中 大
表面上看,京東打響第壹槍,在2月11日它宣布啟動外賣業務,推出“全年免傭金”政策,並承諾為全職騎手繳納伍險壹金。但美團近年來逐步侵入京東核心業務領域,以高頻帶低頻,在生鮮、酒類、3C、美妝、藥品等品類上發展迅速,這等於要在京東的護城河上搭橋。
來源:中企圖庫
根據兩家公司全年財報,京東2024年營收11588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淨利潤414億元,同比增長71%;美團2024年營收3375.92億元,同比增長22%,經調整利潤淨額為437.72億元,同比增長88.2%。京東營收基數更大,增速沒有美團快也正常,不過,美團增長主要得益於高頻本地生活服務的強韌性與即時零售的快速擴張,而京東在電商主戰場競爭加劇,如要應對來自拼多多和抖音的分流,它的新業務也面臨虧損壓力。自營模式意味著高人力成本,需要通過單量來攤薄。因此,與美團開戰,對劉強東而言既是防守也是進攻。
科技公司之間的大戰始自2010年,在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大遷徙前夜,由騰訊與奇虎360開啟,同樣也是有壹面道德大旗,即用戶隱私與市場霸權之爭。過去15年中,這類戰事經歷了叁個階段:
2010年到2015年為流量爭奪期,以補貼戰、價格戰為核心,爭奪用戶和市場份額。典型代表為2011年前後的團購大戰,2012年的電商價格戰和2015年攜程、藝龍、去哪兒等參與的OTA大戰。
2015年到2018年為生態對抗期,巨頭通過並購整合構建閉環,先後發生了美團兼並點評、滴滴合並快的、阿裡收購餓了麼、共享單車各自站隊等。
2018年後為合規轉型期,隨著反壟斷監管強化,企業更多轉向技術投入與社會責任平衡。互聯網平台公司之間大規模戰役減少,雖然中間阿裡與拼多多、騰訊與字節、拼多多與希音等偶有沖突,也只停留在口水戰、訴訟戰和公關暗戰的層面,倒是手機、汽車等硬件領域更加熱鬧。
京東與美團雖然還是以道德故事開戰,但與3Q大戰背景完全不同,它們或將開啟第肆個階段——價值平衡期。
當前,宏觀敘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責任、勞動者權益等成為核心議題;消費者從更關注“價格敏感”轉向關注“價值觀匹配”;企業需同時應對市場爭奪、政策合規與社會期待叁重要求;短視頻平台成為傳播主戰場;企業家打造個人IP獲得廣泛接受……交戰雙方都要重新思考競爭的維度。
就在4月24日,小紅書發布全員信,稱從5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而且不新增現金或期權競業,原有現金和期權競業全部釋放。在此之前,這並非主流做法,也並不會成為新聞。現在恰為這場戰斗寫了個注腳:當“反內卷”成為政策導向,當勞動者權益納入競爭維度,戰斗的勝負不再僅由GMV決定,更取決於對“效率與公平”的敘事平衡能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