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7 | 來源: 界面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北影節姜文大師班現場 圖源:北影節
《邪不壓正》中的台詞“為了這點兒醋,我才包的這頓餃子”,被網友看作解釋姜文電影的入口,也用來廣泛引用討論其電影的映射性。周黎明則將餃子比做電影的敘事和娛樂性,而醋則是“更高壹層的東西”。關於姜文拍電影究竟是“為了醋包餃子”還是“為了餃子買點醋”,他表示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醋和餃子最好都有,吃著才有滋味。
如果從隱喻的角度看餃子和醋,姜文則是直接給出了回答:“我不覺得我電影裡有隱喻,我說的餃子就是餃子。”
對於觀眾來說,在“看山不是山”的階段,人們會解讀電影的隱喻,甚至把山看成“屋頂、大海、海浪”。對此姜文認為,“假如壹石激起千層浪,那是好事,激起的浪越多越有意思。”
在喧囂的互聯網時代,姜文或許已經習慣這類解讀的聲音。在此前參加《拾叁邀》時,他曾經提到人生就是建立在誤讀之上的,他也不會去關注觀眾對電影的解讀,因為“得關注下壹個活兒了”。他認為許多人對《讓子彈飛》的解讀是過分解讀,這些都和自己沒關系,“任何壹個作品面臨欣賞者的時候,都是他們(指觀眾)在表達自己。”
姜文習慣用壹種看似插科打諢,或者指東打西的方式來回應問題。比如在2017年,當被詢問中國電影市場什麼時候能出現壹部類似星球大戰這樣的科幻題材電影時,他的回答是“什麼時候中國的航母比美國多壹倍,什麼都好聊”。這次,姜文同樣將這壹討論引到了最近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餃子這個名字挺好的,作為壹個導演名也挺好的。”
他認為餃子導演做了壹件挺了不起的事,“但是我認為這是開始,這不是最高點。這裡藏了那麼多餃子呢,還沒有煮呢,都包好了。另外餃子哪有上壹個的,怎麼也得上壹盤吧,怎麼也得壹盤壹盤往上端餃子,所以將來有的是,壹定是起點”。
餃子到底是不是餃子,這是壹個問題。
“你要說什麼很重要”
比起隱喻,姜文認為他的電影最終是關於表達。雖然否定了隱喻,但姜文並沒有否定電影中的自我表達,就像他曾說過的,“你不表達自我,你表達誰呢?”。
被問及給想拍電影的年輕人的建議時,姜文認為電影技術本身是壹個工具,或者壹個話筒,“但是你要說什麼很重要,如果你沒有你自己的態度,自己要說的話,那你會很受罪”。
幽默就是姜文表達自我的形式之壹,周黎明評價他的電影為“高級的幽默”。《讓子彈飛》中的“什麼TMD叫驚喜”和有著成人面孔的八歲孩子流傳至今。華東師范大學的毛尖評價《邪不壓正》時甚至認為這部電影的搞笑有點過火,“姜文、廖凡加上美國演員安地,都字正腔圓地搞笑,該露和不該露的屁股,壹律露上,各種勢力全部沾染壹點,但好勢力壞勢力都顯得動漫,美國人死得不慘,日本人死得滑稽,中國人也死得表情包”。
《讓子彈飛》劇照 圖源:豆瓣
姜文談到,自己的老師曾經反復強調“沒有幽默什麼都沒有,沒有幽默連戲劇都沒有”,而人的生命形態本身,就是壹件幽默的事,“人類這種動物比較有意思,人其實生活在很尷尬的狀態裡。你反正得死,但是你還玩命在活,你活的再好都得死,就是挺尷尬的,這是每個人面臨的人生,這本身有點可笑,或者荒誕都可以。人說半天好多事自己說不明白,都這麼長時間了,其實沒有任何壹個作品、任何壹個人能說明白什麼叫死,也說不清楚什麼叫生,就這麼壹代壹代循環著,生壹個死壹個,中間經歷很多生老病死。”
總有人在死去,但人們不會因為這個就覺得不要活了,所以姜文認為,“人的生命形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挺可笑的,不用專門制造喜劇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