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8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研究公司STIQ的创始人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son)追踪了49家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这些机器人有两条手臂和两条腿。如果将定义扩展到有两条手臂但用轮子推动的机器人,他则关注超过100家公司。
安德森认为,中国企业可能会主导市场。
他说,“中国的机器人供应链和整个生态系统非常庞大,进行开发和研发非常容易。”
宇树突显了这一优势——以机器人而言,其G1价格便宜,标价为16,000美元(12,500英镑)。
此外,安德森指出,投资倾向于亚洲国家。
STIQ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几乎60%的人形机器人资金在亚洲筹集,其馀大多流向美国。
中国公司还有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例如,在上海有一个国家支持的机器人培训设施,数十个人形机器人正在学习完成任务。
那么美国和欧洲的机器人制造商如何与之竞争呢?
布里斯托的布伦·皮尔斯(Bren Pierce )创立了三家机器人公司,当中最新的Kinisi刚刚推出了KR1机器人。
虽然该机器人在英国设计和开发,但将在亚洲制造。
皮尔斯说,“作为欧洲或美国公司,你首先必须从中国购买所有这些零部件。”
“所以,在你购买电机(马达)、电池、电阻器,再将它们全部运到地球另一端组装,这就变得愚蠢了。因为你可以在源头——亚洲——直接组装它们。”
除了在亚洲生产他的机器人外,皮尔斯还通过不采用完整的人形设计来降低成本。
KR1专为仓库和工厂设计,并不具备双腿。
“所有这些地方的地面都是平的。既然你可以把它放在移动基座上,为什么还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去打造一个非常复杂的外形呢?”他问道。
在可能的情况下,KR1都是采用量产部件制造——其车轮与电动滑板车上的车轮相同。
皮尔斯表示,“我的理念是尽可能购买现成的东西。所以我们所有的电机、电池、电脑、相机都是在巿面上有售的量产部件。”
像他的竞争对手宇树一样,皮尔斯说真正的“秘诀”是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一起工作的软件。
“许多公司推出了非常高科技的机器人,但你需要一个机器人博士学位才能真正安装和使用它。我们试图设计的是一个非常易于使用的机器人,普通的仓库或工厂工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学会使用它。”皮尔斯说。
他指,KR1在被人类引导20或30次后便能可以完成任务。
今年,KR1将交给首批客户进行测试。
布伦·皮尔斯表示其Kinisi机器人容易使用 [Kinisi]
那么,机器人最终能否从工厂走进家庭?即使是态度乐观的皮尔斯,也坦言这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皮尔斯表示,“过去二十年来,我一直梦想建造一部能包办一切的机器人。这正是我博士研究的方向。我确实认为这是最终目标,但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
“我依然相信,它们终有一天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我认为这至少还需要十至十五年的时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