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8 | 来源: 极目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随着起诉书被披露,网友呼吁严惩凶手,案件也引发公众对重组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的讨论。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从起诉书来看,该案两名被告人并无谋杀侨侨的意图,并不以剥夺孩子生命为目的,这也是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关键所在,二者量刑区别很大。他指出,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故意杀人罪的起刑就是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赵良善表示,虐待罪主要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虐待致人重伤、死亡的,也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谭敏涛律师分析,该案两名被告人长期虐待、埋尸、报假警、拍摄虚假视频寻子及逃窜外地等行为,体现出犯罪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主观恶性大,法院量刑时会考虑这些因素,在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的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更接近故意伤害罪的较重量刑区间,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但具体需法院综合全案判断。
赵良善强调,基于以上分析,该案虽可能顶格判处死刑,但针对此类故意伤害致死案,司法实践中判处无期徒刑或死缓较为常见。谭敏涛表示,故意伤害罪、虐待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的情况有,但非绝对,“例如,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可能影响死刑判决。”
谭敏涛提到,未成年人遭父母两方虐待,其很难寻求法律救助,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也很难发现和提供帮助。例如,该案生母和继父长期虐待孩子,却无人发现,导致孩子长期得不到救助,直至惨剧发生。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赵宗艳律师表示,虐待多见于父母等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实施,重组家庭占比尤甚,但我国并未针对虐待未成年人设立专门的罪名,多数虐童案中施暴者大多以“管教过当”辩解,司法机关常因证据不足降格处理,甚至对不作为的生父母一方不以犯罪论处。此外,司法实践中探视权执行难的问题又导致离婚后非监护方难以及时发现子女受虐情况,这也导致重组家庭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更容易失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