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8 | 来源: 中时新闻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她生孩子身体不方便,工作上的事不用找她,人家也不方便。”他嘱咐其他同事。
种种安排将她区别对待,都对詹妮造成了很大打击。她的工作提倡“多劳多得”,没有被安排工作的她,产后工作的月薪也大幅降低。
最终,等哺乳期结束,孩子刚满1岁时,2024年10月,她收到了人力部门的通知,因条件不匹配,公司单方面与她解除劳动关系。
结果,她只获得了公司N的赔偿,即3个月的月薪。
“我今年31岁,感觉我的职场生涯因为婚育即将画上句号,已经过去快半年,这种感觉和状态至今无法治愈。”詹妮仍到痛苦。
这种被边缘化,被突然失业袭来的无助,27岁的张含也曾深有体会。那是2021年的事了,她24岁,正在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了9个月,做产品经理。她在春节前夕与现任丈夫相遇。相处与相爱只用了两周,两人决定厮守终身。在那年的大年初八,民政局刚开门的日子,他们火速领了证。
领了证,张含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就应该把婚假休了。10天的婚假申请,很快,领导与HR部门都批准了。
令张含和比她大9岁的丈夫都没预料的是,休婚假期间,她收到了HR的通知,告知她因能力不足,她被解雇了。
这是她从未在领导处获得的评价,而且,公司此前并未透露出打算裁员的信号。后来,是丈夫抢过电话,与HR对质时才得知,公司对她结婚以及休婚假的决定很不满。对方传递出来的意思便是,“就你个新人还休婚假,还一下子休那么多天?”
这次失业后,张含在此后的找工作阶段,才逐渐知道结婚对工作的影响之大。在面试时,她经常会感到被质疑,“结婚了吗?你们要不要孩子,为什么不要?”
有时,哪怕她对HR表达了打算丁克的想法,“HR也只会认为这是托辞”。总之,话里话外,张含都觉得,“HR就是害怕女性会去生产或者婚嫁。”
在上海某大型集团负责校招、目前已离职的前HR芋子也同意张含的说法。她介绍,自己是做应届生校招,在面试时一般不会涉及婚育问题。但是,在面向社会人员的社会招聘时,“一般都会问”。
“虽然不想承认,”芋子说,“但是一位女性如果已婚未孕还是会受到歧视。”企业在选人时,尽管要看能力以及领导取向,“但(婚育问题)还是会成为衡量标准之一”。
据她观察,如果一个女性是已婚未育,这意味著她“在公司很容易被领导拿捏”。这是因为,已婚未育“女性很难在外面找到新的工作,就得听领导的任何安排”。
“已婚已育是最好的状态,”芋子认为。“未婚的情况,如果在校招,比较有优势,如果年龄大了,也不是市场最欢迎的,(因为)会存在未来结婚以及生育的风险。”
三、无法忽略的成本
部分企业为何如此在意女性的婚育问题?从中国生育保险设计上看,生育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企业都需要为职工按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用。而缴纳了生育保险以后,孕妇在产检、分娩、生育手术等费用,都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企业也无需直接承担。
除此之外,生育保险制度还保障了女性的生育津贴,也就是休产假工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生育津贴对职业女性休产假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经济支持,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向女性计发。同样地,这一部分也由社会保险机构颁发。
单从用人成本而言,生育的支出本不对企业构成太大的压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