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9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4月27日,共同民主黨公布了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結果,李在明不出意外地以89.77%的得票率位居第壹。
在上壹次總統大選中輸給了“反華頭子”尹錫悅後,李在明的這兩年過得並不輕松——絕食、遇刺、丑聞——政治明星該有的標簽幾乎都具備了。
當然,為了扳倒尹錫悅,李在明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無限期絕食以抗議尹錫悅執政和日本(专题)核污水排海行動、報復性彈劾總理韓德洙及其他官員、戒嚴當晚壹路狂奔、直播翻牆也要拯救國會……
李在明直播翻牆 朝鮮(专题)日報
李在明的總統參選經歷雖然看似不順,但也為他累積了不少政治影響力。2017年,李在明參加了共同民主黨第19屆總統候選人黨內競選,但敗於排名第壹的文在寅,只位列第叁。之後的2021年他再次宣布參加第20屆總統選舉,並於當年10月10日被選為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在2022年舉行的第20屆總統選舉中,李在明以0.73個百分點的極小差距敗給國民力量黨的總統候選人,最終遺憾落選。
2022年6月的補缺選舉中,李在明當選仁川廣域市桂陽區乙選區國會議員身份,進入國會。並在同年8月28日舉行的共同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以77.77%的得票率當選為第6任共同民主黨黨代表。在2024年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中,他再次以仁川廣域市桂陽區乙選區身份參選並成功連任。在李在明的領導下,韓國共同民主黨以175個議席獲得壓倒性勝利,形成朝小野大的罕見局面,這也推動李在明的政治影響力大幅提高。
在這之後,韓國的朝野斗爭愈發激化,為尹錫悅發動軍事戒嚴埋下伏筆。同年6月24日,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2024年全國代表大會中以85.40%的得票率成功連任黨首之位。
從2022年的77.77%上升到2024年的85.40%,這無疑反映了李在明近幾年的措施贏得了黨內極大的肯定,其中包括壹部分因為2017年黨內競選時李在明得罪的親文派黨員。
回首過往的這些經歷,對於今天的李在明來說,也許沒有什麼能比踩著尹錫悅上台更加夢幻的事情了。目前,李在明及其支持者最在意的恐怕就是其違反《選舉法》的叁審判決,而叁審預計將在總統大選前進行。雖然3月的贰審結果宣布李在明無罪,但在當前巨大的民意裹挾下,李在明身上的這顆定時炸彈顯得格外引人矚目。
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選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
難以撼動的絕對優勢
根據韓國輿論調查機構NBS的調查結果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雖然在肆月第贰周較前壹周略有下降,但從整體趨勢來看,自今年贰月第贰周至肆月第贰周,其支持率始終保持相對穩定,沒有出現明顯起伏。與其他潛在競爭者相比,李在明目前擁有顯著的領先優勢:在1001名受訪選民中,其支持率幾乎穩定在30%以上,而其他競爭者的支持率均低於15%。
進入肆月第叁周後,李在明的支持率顯著上升,與此同時,“無應答”(調查中沒有實質作出選擇或者拒絕回答的人)的選民比例則大幅減少——這種變化表明,隨著大選臨近,許多此前持觀望態度的中間選民已逐漸明確了自身的政治傾向,推動了李在明支持率的進壹步提升。
數據出處: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圖表為作者自制。
這壹趨勢也在民主黨黨內初選中有所體現。根據MBC提供的數據,李在明在黨內初選中的得票率達到89.77%,創下了民主黨歷史上的最高紀錄,顯示了其在黨內外同時具備的強大支持基礎。
從NBS數據中看,當前仍有約17%的選民處於“無應答”狀態,這些中間選民的搖擺不定,未來是否會帶來意外變數仍需觀察。另壹方面,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洪准杓、韓東勳、安哲秀等人將於本月29日角逐進入最終決選的兩人名單。目前趨勢顯示,金文洙和洪准杓進入最終決選的可能性最大。5月3日,國民力量黨將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最終確定總統候選人,這位候選人也將成為李在明最具威脅性的競爭對手。
但就目前來看,李在明有著國民力量黨無法撼動的絕對優勢。
數據出處: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圖表為作者自制。
然而有趣的壹點是,選民對李在明的個人支持度和對李在明所在政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度並不是壹壹對應的。如上圖所示,選民對這兩個黨派的支持率,並沒有像總統支持率壹樣呈現斷層式壹邊倒的現象,反而不相上下。
其實這反映了壹部分選民對於李在明個人的支持不是源於李在明,而是在於該選民是否認為李在明有效對抗了尹錫悅的亂政。
李在明若當總統——誰支持?誰反對?
根據下表所示,韓國選民對於目前候選人的“無好感”大於“好感”,對所有候選人的“無好感”比例都高達50%以上。即使如此,李在明仍在選民中獲得最高的好感度(43%),也是唯壹壹名選民好感度突破30%的候選人。這不難看出韓國選民對於當前韓國政客的普遍反感、厭惡但又無可奈何的心境。
數據出處:NBS,National Barometer Survey(N=1001)。時間:肆月第肆周。圖表為作者自制。
需要指出的是,選民對李在明個人好感度的增長趨勢與“表壹”同步,在肆月第贰周開始大幅上漲8個百分點(根據NBS全國指標調查報告第152號顯示,肆月第贰周到第肆周,選民對李在明的好感度分別為:35%、41%、43%),這無疑證明了中間選民的發力。
為了進壹步看清李在明的選舉形勢,筆者認為可以從“個人政治傾向及政策主張”、“黨派對抗”、“政治環境”等叁個方面來壹探究竟。
李在明的個人政治傾向及政策主張帶來的影響有以下幾點值得討論:
首先,李在明直接吸收的大部分選票來源於整體偏進步傾向的選民,這是毫無疑問的。
其次,其“民主的拯救者”形象吸引了大批重視民主價值的選民。特別在光州/全羅地區由於光州事件的歷史原因,當地選民對民主議題的敏感性極強。
再次,李在明苦心經營多年的京畿道票倉依舊穩定發揮作用。根據NBS數據,仁川/京畿道受訪選民中對李在明好感度為46%,對比所有候選人在仁川/京畿道的好感度,排名第壹。仁川/京畿道也是李在明個人好感度地區類別排名第贰位的地區。
最後,李在明的養老金改革也產生了相關連鎖反應。李在明致力於推動養老金改革,提高繳費稅收。根據NBS調研顯示,支持李在明的18~29歲青年選民支持率分別為31%,但50~59歲高齡選民支持率為56%。實際數據證實該政策確實捕獲了大量高齡選民的選票,但同時也丟失了很多年輕選民的選票。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很多韓國年輕網友聲討李在明的聲音,表達對養老金改革的不滿,例如有網友評論道:“把錢還回來!”、“李在明要是上台,我得准備移民(专题)了……”等等。
有網友要求“把錢還回來”……
而李在明在持續穩定獲得高齡選民的選票後,也開始做出壹些舉措想要挽回壹部分年輕選民。比如,在2021年李在明表示:“看來我們的年輕人承受了太多痛苦。其實,我最近壹直在反思,我覺得至少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同年他還在總統大選宣言中承諾“保障年輕人有創造壹個新韓國的機會。”不過就目前來看,韓國年輕選民並沒有為此買賬。雖然年輕選民占據壹定重要位置,但是李在明依舊會以高齡選民為重心。畢竟韓國在去年年底已經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再加上持續萎靡不振的低出生率,高齡選民占比只會逐年增加。
此外,性別問題上的表態同樣將是重要的勝負手之壹,但之前李在明的相關策略也不盡人意。2021年的選舉承諾中,李在明曾宣稱要打造壹個女性沒有焦慮的國家,壹個沒有工作和照顧煩惱的社會。他曾表示“男女關系也是壹種階級制度,但比勞資關系更不易察覺”、“我正在努力對抗父權文化的既得利益”。然而沒過多久,李在明在韓國“黨中央選舉對策委員會”閉門會議上向議員們分享了“民主黨通過各種女權政策對男性進行反向歧視”的信息。此舉招致了批評,並遭到了支持基礎薄弱的贰叁拾歲女性的強烈反對。
李在明原本試圖兩邊討好撈壹把選票,但卻沒想到最終雞飛蛋打。而另壹邊的尹錫悅當時憑借在20歲男性群體中支持度的絕對領先,最終以微弱優勢收下總統席位。對於韓國目前壹點就炸的“性別戰爭”,李在明如果不好好把握尺度,謹慎斟酌,難免會有翻船的風險。
“黨派對抗”關聯事件的影響也仍在生效。首先是尹錫悅發動戒嚴令,李在明上演了壹出“直播翻牆,拯救國會”的劇情。這壹幕為李在明疊滿了英雄濾鏡,讓不少韓國人將他視為“韓國民主的守門人”。另外,這不僅僅是壹場個人英雄主義的政治秀,更是壹種對保守派非法行為的反制,這也將“憲政守護者”的形象牢牢綁定在他身上。
李在明的翻牆直播,為其吸了不少粉
而另壹邊,反對派對李在明“通中連朝”嫌疑的指控,其影響依舊未消除,這是保守派堅定支持者抨擊李在明的核心主張之壹。尹錫悅支持派在彈劾之前頻繁渲染“外國幹政論”,鼓吹厭中情緒,想以此轉移矛盾保下尹錫悅。雖然該策略未能實現最終目的,但其遺毒依舊影響著選民對於李在明的政治信任。
最後是政治環境問題。所謂政治環境問題,指的是上文簡略提及到的那樣,韓國選民對所有候選人都呈“無好感”的狀態——偌大個政壇中,竟擇不出心儀總統,只能在眾多“不討喜”中,勉強挑出壹個“看起來不那麼糟”的選項。盡管,共同民主黨和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總和已占領大半江山,但黨派支持率並不是絕對等同於對候選人個人的支持率。就如韓國網友所提到的“尹錫悅怎麼上台的,李在明你不清楚嗎?”
2022年第20屆大選中,壹部分選民並沒有拾分固定的政治傾向,他們不喜歡李在明,也不喜歡尹錫悅,只是相對來說尹錫悅看起來更好,於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心理下投給了尹錫悅。而如今韓國民眾經歷了政局動蕩,似乎是急於國家穩定,壹部分中間選民已呈現把選票投給李在明的大趨勢。畢竟大選臨近,即使再左右搖擺的中間選民,也不得不作出選擇。
總體來說,目前李在明的優勢相較其他候選人的確比較大,但選情並沒有蓋棺定論。事實上,壹個月的時間仍然可以出現很多變數,而民調所呈現的支持率也往往會與實際選情有出入。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李在明的巨大優勢是客觀現實,卻不是最終定局。考慮到李在明叁審案件的不確定性以及他個人喜好“政治作秀”的行事風格,這場大選的結果還是需要多多觀望的。
近年來,韓國社會的政治撕裂程度已經達到空前的程度。“不談性別話題,不聊政治話題”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社交共識。其實無論是對於李在明或是其他總統候選人來說,真正的挑戰也許不是贏得這場選舉,而是在贏得之後,如何真正治理壹個正在裂變的韓國。而6月3日的大選,韓國人將再次投出選票,或許不只是對於某個總統候選人的支持,而是壹場關於對韓國過去以及未來的深思。-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