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9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去年4月,壹個普通工作日,戰略咨詢師羅爾在工位上打開了保存已久的辭職信模板,壹字壹字地敲下了自己的姓名。這壹刻,她期待了很久,連身心都格外舒暢。
她受夠了做“漂浮的市場分析”,自覺薪資不高、毫無前途。工作兩年以來,“換個賽道”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羅爾曾試圖跳槽,但在壹次終面時,卻被另壹個更有經驗的候選人比了下去。
於是,羅爾決定重啟曾被疫情擱置的留學計劃。這壹次終於成功,她拿到了心儀已久的英國碩士項目offer,並且選擇了與本科時完全不同的專業。她想重回校園,積累更多靠近市場的項目經驗,給自己壹個重新選擇人生道路的機會。
遞交辭職信這天,羅爾在辦公室廣而告之了這則消息,所有人都祝福她,甚至羨慕她。壹個月後,她終於交接好所有工作,得以離開這個工作了兩年多的大廈。離開時,她在社交平台發布了壹條動態,圖片裡有離職當天收到的花,有離開大廈時自己的背影,文案是,“重啟人生”。
羅爾不是孤例。《2024海外留學人才就業發展報告》顯示,在整體應屆海外畢業生中,有工作經驗的這部分留學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15.07%上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17.02%。
近幾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變化/圖源:智聯招聘
與之相對應的,是社交平台裡飄著的壹條又壹條“辭職留學,重啟人生”的帖子。它們散發著迷人的光華,持續吸引著倦怠的職場人。但是,逃離工作、重回校園,真的能解決本質問題,使得人生實現真正的“重啟”嗎?
留學已經壹年,正在英國寫畢業論文的羅爾,在電話那頭毫不猶豫地說出,“重啟不了壹點”。
01
困境
“(設計師)這個工作什麼都不好”。留學之前,陳蘿有過兩份工作,都在風景園林設計這行打轉,最終她用自己的經驗,給這個行業下了定論。
從高中開始,陳蘿就喜歡設計,和周圍的同學不同,她非常清楚自己想在大學讀什麼專業。最終,她如願考上了全國最好的風景園林專業,並入職壹個大設計院。
陳蘿自述是壹個理想主義的人,她思考過,如果工作要占去人生這麼多的時間,那麼壹定要做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我真的設計出壹個很漂亮的公園,落地後有很多市民去享受它,就算每個月給我叁肆千塊錢,每天加班,我真的也無所謂”。
但現實是,設計院每個月肆千元的工資,確實支配掉陳蘿近乎所有的時間,但只是把她當作壹個實現領導想法的畫圖工具,要她交出撇去自己設計想法的設計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