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4-30 | News by: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马云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事实上,中国战略布局的一个关键部分正是将出口渠道延伸到其他国家。即使在美国最近的这些关税生效之前,由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中国的企业家们已将注意力转向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但这种转向的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对那些主要以美国客户为主的中国企业来说。
肖恩·赵(音)的公司HyperSKU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公司帮助外国的小企业主从中国工厂采购商品,比如瑜伽垫。他业务的大约一半来自美国,随着关税不断提高,过去几周他一直在修改提供给美国客户的成本估算。
为了应对关税,他已大幅削减了在美国做广告的预算,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欧洲市场。
他还把注意力转向个性化的商品,希望消费者愿意为这类溢价商品埋单,比如刻了名字的耳环,或镶了宠物照片的项链。他说,这些商品最好地体现了中国供应链在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如此,他预计今年的收入至少会减少20%。
“市场上一定有一些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比如说像这样的政治因素,”正在杭州一家高端商场吃午餐的赵先生说道,这个商场本身就是杭州作为中国高科技之都地位的展现。“你就评估说在最坏打算情况下,公司是不是能够经营得下去,对吧?把账算清楚。”
阿里巴巴大会上的乐观情绪或许还将遭遇其他现实挑战。
一些卖家提出将货物通过第三国转运美国的办法来规避关税。但在川普政府的压力下,一些国家已承诺打击这种做法。
一些人也说,放眼海外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需。中国的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且由于经济放缓,人们不愿消费。这也是中国政府正在如此热衷于推动跨境电商的原因之一。
“这个市场就是这么大,然后我们商家其实现在已经出现饱和了,所以分到的那杯羹可能就会越来越小了,”27岁的傅思聪(音)戴着时髦的方框眼镜,他和两个朋友一起经营一家销售汽车饰品网店。国内业务去年下降了约20%后,他决定尝试利润率普遍更高的欧洲和美国市场。“但是其实做得好不好,我们还是得做。”
真正支撑创业者信心的不是政府的补贴或电商平台的保证,而是这种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做下去的决心。
杭州有许多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起梦跨境写字楼位于其中一个园区,在这里,30岁的李桐梓(音)对自己销往美国的手链和算命饰品的销量大减毫不在意。尽管国内市场的利润率低,他仍将加倍押注中国市场。
“无非就是赚钱多少而已,”他说。“我们赚一毛我们都敢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