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1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杨晓川说,餐厅里有大约两成产品是由中国供应。
休闲连锁中餐店“君子食堂”(Junzi)和“好日子外卖”(Niceday)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赵勇,目前正在观望这场中美之间的关税战。
他在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同样表示正在思考日后是否需要更换进口的产地。 赵勇说,基本上餐厅里面的食材都是在美国本地采购,而需要使用到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一些调味料、酱料和包装品,但他认为有些酱料是可以寻找美国产品作替代。
“如果只在大陆生产的话,就没法替代,就只能承受高关税。”例如花椒、八角、干辣椒等一些中餐需要用上的香料,他说只能够继续从中国进口。 另外,过去从中国进口的泰式奶茶原材料,因为供应商正在转移到东南亚等地设厂,也可能需要面对短期缺货的情况,“之前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比较多,那么现在供应商说他们要放到东南亚去生产,短时间内可能有一、两个月会断货。”
“总体来说,我们对中国食材的依赖相对可控吧,”由于对于进口中国产品依赖度不高,故餐厅里面的食物亦暂时未有加价。 但赵勇预计,若果目前的关税政策不变,三个月内美国的通胀或会进一步推高,届时餐厅或有需要调整价格。
对他而言,相对于经营成本的增加,关税战对于经济前景造成的不确定性,才是较大的隐忧。
对于特朗普,他没有明言支持与否,但目前在特朗普治下不断变动的关税政策,导致营商环境变得非常难以预测,作为商人,赵勇坦言讨厌这种不确定性。“政治这么玩是要出大问题的,毕竟他是代表一个政府,他目前做法更像是个商人,他确实之前是商人。”
赵勇说,他们还没有明显感受到餐厅的客量减少,“但是确实我们听到很多,其他同一个地区的餐厅,他们的销量都掉了20%”。 他说,随着消费者对于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外出用餐的需求或会减少,这才是餐厅将会面临的挑战。
“我觉得5月份以后,可能就真正开始体验到、感觉到它(关税)的影响吧。”赵勇说。
“比起电子产物,食品是每星期都会买的”
在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近日多了不少有关美国华人或亚洲超市相关的内容,主要围绕产品的价格、以及超市里面的库存情况。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到华人超市购买日常用品,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纽约生活了六年的李先生告诉BBC中文,每个星期都会去华人超市或中餐馆消费一至两次。
但目前他未有感受到物价上有明显的升幅,虽然担心在高额关税之下,日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或会继续上升,但他并没有像一些消费者般大量购买、以及囤货。
他认为特朗普对于中国加征的高额关税并不会长久,“因为高关税会直接带来美国的高通胀”。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断转变。 先是宣布暂缓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征收高额的对等关税90天,而在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回应记者时表示,“关税145%是非常高的,不会那么高,不会到那么高,不会接近145%。 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到零。”
据《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中国的关税可能降至约50%至65%之间。
然而,变动的关税政策,仍然在影响着商户及消费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