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2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但是对于个别商家而言,痛感极为强烈。
“我们销售额70%以上都来自北美”,位于长三角的狩猎用品生产商李先生表示,他们是该领域的头部公司一年营收不到一亿人民币,主要是做亚马逊和独立站。
“噩梦般的四月”几乎打乱了李先生在北美运营的方方面面:比如要不要加价;海外仓库是否还为促销季囤货;小包裹免税措施没了,货物要向前端集中,如何协调仓储;大量的代理渠道面临重新协调价格和物流。“基本上是系统性挑战。”
当然也有更淡定的。王先生深耕的是亚马逊、沃尔玛等传统平台,他表示刚开始从事跨境电商之时,正值六年前特朗普第一次贸易战正酣,其实并没有根本性影响他对美国的出货。
“这次也一样。”王先生表示,跨境电商领域,无论是哪个平台,只要对中国开放,那么70%的卖家都来自于中国,大卖家可能80%-90%都来自于中国。所以这个领域本质上仍然是中国人和中国人自己竞争,加关税减关税,只要涵盖中国人,那么大家面临的约束条件一样,约等于没影响。
但他判断,关税战在中国卖家内部会产生三个影响:不利于新卖家进入,因为会听说加关税心里发怵;对于一些自建站、Temu、Shein这些从中国国内一件一件寄出去的平台,最为不利;对于心智成熟的中小卖家,尤其是依托平台(亚马逊、沃尔玛)仓储配送或者海外仓进行仓储配送的,是重大利好。
这些影响将对中国卖家们进行一些结构性冲击。
贸易战后,不少记者涌向中国的小商品集散地义务,但在外贸从业者看来,那里远远不能概括中美贸易的全貌。事实上,中国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美国700多亿美元,只占对美出口整体的出口16%左右。相比之下,苹果一家公司从中国输往美国的产品货值也在700亿美元左右。
“中国的出海可不只是跨境电商。”Atlas Ways的大中华区负责人李昀(Elaine Li)表示,中国对外出口中增长曲线最陡峭的是新能源汽车,但它早就被美国加征100%关税,所以迅猛的增长是在排除北美市场以后的;其次,装备制造业(机床、采矿设备等)也是额度大、附加值高的领域,他们的主要需求在东南亚这些新兴国家;最后出海经验丰富的企业,比如海尔、联想、TCL等早就全球布局,他们只是需要重新调整对美国的物流策略。
“所以关税带来的冲击和痛感是很不均匀的。”李昀表示,最近刚想要去越南、柬埔寨建工厂的那波老板,那是真的是慌,工厂到底还要不要建,贸易还怎么搞?经过这一个月,企业家逐渐意识到,全球化的程度还要更深一些,布局更分散(比如中东、拉美),深耕当地市场,而不是只借助他们做转口。
加价:中国出口商的无奈反击
但跨境电商最容易被美国的消费者感知到,白宫团队也深知这一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