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3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消費者從中國購買物美價廉商品的美夢破滅了。
當地時間5月2日起,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貨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包裹征收120%或每件100美元的關稅;從6月1日起,這壹標准或將進壹步提升至每件200美元。
特朗普政府對小額包裹征稅,實際上是向以Temu、Shein為代表的高性價比中國電商平台“宣戰”。政策生效初期,這些平台上的商品均有大幅漲價,幅度從40%至100%不等。曾經2美元壹件的T恤、拾幾美元壹整箱的生活用品,如今或將變為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對於依賴這些平台的美國低收入家庭而言,不啻為壹場沉重打擊。
作為應對,不少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早就開啟“末日消費”,趁漲價尚未來臨囤積中國貨;壹些人只能轉向消費降級,勒緊褲腰帶以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此時的北半球春意盎然,但許多美國家庭卻開始為今年的聖誕節發愁。往年這個時候,中國工廠早已開足馬力,迎接節日出口高峰,今年卻格外冷清——許多工廠表示,截至目前幾乎未收到來自美國的聖誕訂單。人們不禁開始焦慮:沒有彩燈和掛飾,聖誕樹要怎麼裝扮?沒有物美價廉的中國玩具,孩子們的禮物從何而來?路透社對此諷刺道:“特朗普把聖誕節也取消了。”
突如其來的關稅地震讓全球供應鏈承壓,跨境貿易從業者也陷入“穩定發瘋”的狀態。貿易戰正酣之際,大洋兩岸畫風卻截然不同:美國進口商拼命搶貨、囤貨,中國供應商則顯得格外冷靜,大多人選擇觀望局勢、靜待變局。
政策反復無常
經過多輪政策拉鋸,特朗普決定徹底堵上小額包裹免稅的“漏洞”。該政策的官方稱謂是“低值豁免”(De Minimis),即允許單價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商品免征關稅並簡化通關程序。短短數月內,特朗普政府多次調整這壹政策,使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經歷過山車式變動。
小額包裹的激增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當時,為規避高額關稅,許多中國供應商和美國進口商開始尋求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直郵模式,借助“低值豁免”政策實現低稅負、高效率的通關。
這壹模式隨後被Shein、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迅速放大。其中,Shein主要向消費者提供“快時尚”衣物及配飾,其服裝平均售價比Zara和H&M等快時尚競爭對手低20%至35%;Temu則提供涵蓋衣物、生活用品在內的諸多商品,它們通過海空運將中國等地生產的小額商品直接郵寄至美國,大幅壓縮了物流和通關成本。
這類平台主打極致性價比,深受美國低收入人群青睞,他們更在意價格而非品牌、包裝或配送速度。尤其Temu以“像億萬富翁壹樣購物”的平民化理念打動人心,滿足了美國低收入消費者獲得更好生活的權利,在過去,他們曾被稱為消費需求未被看見的“隱形人群”。
據估算,Shein和Temu等平台2024年通過該模式向美國運送的小額免稅包裹總額高達460億美元,占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約11%。如此體量不僅撼動了傳統零售生態,也令亞馬遜等本土電商倍感壓力。
特朗普上台後,於2月1日簽署行政令,宣布自2月4日起取消對來自中國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這壹消息立刻沖擊到Shein、Temu等平台的在美業務。但由於海關系統處理能力不足,特朗普政府在新規生效不到叁天內“踩下刹車”,暫時恢復對華免稅待遇。
但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他在公布“對等關稅”的同壹天(4月2日)簽署行政令,擬再次關閉這壹免稅通道。美方聲稱,此舉不僅為經濟考量,也與打擊通過中國渠道輸入美國的違禁品有關,特別是與合成阿片類藥物流入相關的“欺詐性運輸手段”。
按照當天公布的行政令,從5月2日起,美國將終止中國大陸和香港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並征收30%或單件50美元作為關稅;到了4月8日,因應中國征收報復性關稅再簽署命令,特朗普將小額包裹的稅率調高叁倍至90%,單件額度達到75美元;9日再調高叁分之壹到120%,單件額度達到100美元。到6月1日,單件包裹的關稅上限將提高至200美元——這相當於徹底斬斷了低價商品“輕裝入美”的通道。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