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3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經營家居用品的拉裡·戈爾德告訴《紐約時報》,去年壹棵約2.3米高的聖誕樹在店裡的價格大約是1000美元。如今他別無選擇,只能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將使同樣的壹棵樹今年的價格超過2000美元。他無奈表示,這個價格等於“給產品判了死刑”。
外界普遍認為,新的關稅政策實施後,美國的物價將在未來幾個月迅猛上漲,尤其是高度依賴中國制造的商品——如服裝、電子產品、玩具和皮革制品。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預測稱,服裝價格短期內可能飆升超60%,基本藥品上漲12%,食品也預計上調約2.6%。
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因此掀起壹場前所未有的“末日消費”囤貨潮。美國億萬富翁、投資人馬克·庫班(Mark Cuban)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哪怕是美國制造的產品,也會趁機漲價,然後把鍋甩給關稅。”他提醒消費者說,“能多囤就多囤吧。”
◆廣州壹家為Shein生產服裝的工廠忙碌運轉。
壹位美國消費者曬出她用8美元在Temu給孩子買的泡泡機,調侃這是“最後壹次用離譜低價購買中國制造的塑料玩具”。她慶幸這份包裹能在5月2日關稅生效前送達,“不然可能就不是這個價了”。
“我真的跟不上總統的節奏。”壹位42歲的母親無奈表示。她剛收到兒子參加夏令營的通知,裡面提醒T恤等基礎用品的價格可能會受到關稅影響。“我必須提前囤壹些生活必需品……壹切都在漲價,實在太不確定了。”
不少網紅博主也加入囤貨大軍。TikTok博主pwinpudding在得知關稅上漲的消息後,立刻清空了心願單,並稱“這是在為應對關稅做准備”。另壹位博主donnaleahful開始分享高性價比的好物,她抱怨說:“如果價格壹路飆升,買到便宜好貨的成就感就沒了……現在每次下單前,我都得猶豫半天。”
不僅普通人在搶購,企業也行動起來,試圖在關稅生效前壓縮進口成本。
最引人注目的囤貨者莫過於供應鏈布滿全球的蘋果公司。據《印度時報》披露,蘋果為應對從4月初開始實施的10%對等關稅,僅在3月底就從中國和印度調動了5架貨運包機,滿載iPhone及其他產品飛往美國,堪稱“空中搬家”。
但在庫班看來,這可能間接導致裁員潮:“企業急於囤貨,就意味著他們減少了本該用於招聘或投資的資金。”
對於更多小企業主或個體戶來說,“囤貨自保”則是奢望。在紐約唐人街經營雜貨店的唐先生苦笑說:“我根本沒錢囤貨。”這位來自中國香港的移民在去年大選中投給了特朗普,寄望後者能振興經濟、整頓移民政策。但如今的關稅政策,卻給唐先生的生計帶來沉重打擊。
◆Temu網站售賣印有“美國灣”的棒球帽。特朗普曾宣稱要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