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3 | 来源: Vista氢商业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海关 | 字体: 小 中 大
所以挑好心仪的【海关货】后,还需要在各地官网上蹲守上架时间和起拍价,直到拍卖那天的到来。
如果说佳士得拍卖走氛围感,通过陈良玲一句句优雅地“再加点?再加点”把拍卖变成高知女性舞台秀,那么海关的线上拍卖朴素得就像是在你老家商场搞唱跳的地偶——
主打一个要啥没啥,无论是奢牌包袋还是川沙顶流,都装在塑料袋里,放在海关塑料盒里拍几张毫无拍照手法的照片就放到平台上拍卖,至于卖成啥样全靠中产们自己造势。
甚至所有物品一经出售没有任何售后,品质不作瑕疵担保,是真是假也全部听天由命。乍一看想极了前电商时代的售卖方式,偏偏在现在被疯狂抢购。
暂且不说瑕疵,难道中产们不担心真假问题吗?
海关倒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一般拍卖之前都会提供几天的线下看货时间。以真假贝儿为例,拍卖方在4月22日-23日设置了现场看样环节,“但无一人到场查询”,负责拍卖的宿经理指出。
“在谷子违规进口被海关查扣的情况下,海关关心的往往是逃税问题,而非知识产权问题,可能不会对商品是否是正品进行鉴定。”赵徽平律师指出,“但是,即便不做正品鉴定,海关在决定是否罚没之前,会对这些商品进行价格预估,一般会让代购给出购买来源甚至付费截图。”
毕竟是代购从其他国家人肉背回的,海关再进行价格预估,“正品的概率就会很大”。一整套流程下来,给足了中产们心里安慰。于是,中产们悄悄把海关拍卖玩成了捡漏快乐屋。
但乱象也随之到来。当【海关货】变成一个品质有保障、价格对半砍的性价比新词,打着【海关货】名头的卖家们就开始扎堆出现。
要么是通过私域方式,要么是在社交平台上公然打出“海关好货”的名头,甚至贴心地送出一张真伪鉴定书。
而你不知怎么地就被拉进“海关外贸拍卖群”,500人大群里充斥着大量1折起的“海关好货”:原价3万的按摩椅只卖个零头,配货制度也失灵,那些高不可攀的奢牌包快卖成了大白菜。
好便宜、好心动,海关货就这样被批量“制造”。眼瞅着有人正要按下付款的按钮,“海关发布”赶紧出来辟谣:海关罚没的物品不可能通过“内部关系”私下售卖,所谓的“低价销售”、“内部渠道”、“悄悄处理”都是假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