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4 | 來源: 盧克文工作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烏克蘭危機 | 字體: 小 中 大
5月1日,烏克蘭第壹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尤利婭·斯維裡登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她已於4月30日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共同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並公布關鍵條款。
隨後,美國財政部也發表聲明,稱美烏兩國成功簽署“歷史性的經濟伙伴關系協議”。
至此,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也就是“美烏礦產協議”),在經歷了澤連斯基與特朗普(专题)的“白宮爭吵”和“梵蒂岡密談”後,終於塵埃落定了。
那麼,這份協議到底講了什麼?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李鴻章都不敢簽”的不平等條約呢?
壹
截至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烏克蘭,都沒有公布協議條款的全文,所以我們只能從美國財長貝森特和烏克蘭經濟部長斯維裡登科的公開介紹,拼湊出協議的主要內容:
1.所有權與控制權:全部所有權和控制權依舊歸屬於烏克蘭。烏克蘭領土和領海內的所有資源均為烏克蘭所有,烏克蘭政府有權自主決定資源開采地點,協議明確規定地下礦產歸烏克蘭所有。
2.平等伙伴關系:基金設立比例為 50:50,烏克蘭與美國將共同管理該基金,雙方均無主導投票權,充分體現了兩國間的平等伙伴關系。
3.國家財產保護:協議未涉及私有化進程或國有企業管理的變動,國有企業將繼續歸烏克蘭所有,例如烏克蘭石油和烏克蘭能源等公司仍保持國有性質。
4.無債務負擔:協議未提及烏克蘭對美國的債務義務,協議實施將通過平等合作與投資提升兩國經濟潛力。
5.符合憲法與歐洲壹體化進程:該文件符合國家立法,不違反烏克蘭任何國際義務。尤為重要的是,此協議將向其他全球參與者釋放信號,表明與烏克蘭開展長期(數拾年)合作具有可靠性。
6.基金資金來源:基金將完全由新許可證收入填充,涵蓋關鍵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氣領域項目新許可證資金的50%,這些資金將在基金成立後納入預算。已在進行的項目收入或預算收入不包含在該基金內。
7.立法變動適度:基金運作僅需對預算法進行修改,協議本身需得到烏克蘭最高拉達的批准。
8.美國助力吸引投資與技術:基金由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提供支持,將助力吸引來自美國、歐盟以及其他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國家的基金和公司的投資與技術。技術轉讓和開發是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烏克蘭不僅需要投資,更需要創新。
9.稅收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國和烏克蘭均不征稅,以確保投資獲得最大收益。美國向該基金提供了捐款,除直接資金外,還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為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烏克蘭則通過新地塊的新許可證新租金貢獻50%的國家預算收入,若有必要,還可在此基礎數額之外額外捐款。
咱們都記得,今年2月份的時候,美國和烏克蘭其實談判過壹份美烏礦產協議(《關於設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的規則和條件的協議》),本來談得都差不多了,就差兩國總統簽字了。但澤連斯基在白宮和特朗普吵了起來,然後被特朗普攆出了白宮,協議自然也就沒法簽了。
那麼現在兩個月過去了,現在簽的協議,還是上次的協議嗎?
還真有變化。
其實上壹次美烏礦產協議談判,是盧比奧主要參與的,據說盧比奧曾經連續叁次核對協議的具體細節,然後才安排了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會談。
結果呢?會談上的爭吵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盧比奧灰頭土臉。
特朗普這麼好面兒的人,對這個搞砸了自己“簽約秀”的下屬,自然是很不滿,於是後續的事,就不再讓盧比奧摻和了,而是交給了財政部長貝森特。
貝森特和盧比奧的思路不壹樣,所以協議細節肯定會有調整。而烏克蘭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與貝森特團隊進行了大量技術性磋商,圍繞具體條款、利益分配等細節進行了反復拉鋸,最終才在4月17日,美烏線上簽訂了備忘錄,就“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的設立達成初步共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