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4 | 來源: 差評XPIN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很多人第壹反應,京東搞外賣,優勢是現成的物流。這話倒也沒錯,相比滴滴抖音當年從零基建,京東的物流體系是現成的,再加上東哥壹頓火鍋局穩定軍心,承諾給騎手上社保,棄黃投紅的騎手還有不少。前幾天知危采訪的騎手就說,京東這邊待遇確實有吸引力。
但光看到這點,格局就小了。
要知道,外賣是出了名的 “ Hard模式 ” ,餓了麼搞了拾幾年還在虧,美團也是虧了7年才盈利,2024年外賣淨利潤率摩根大通估算也就2.8%。字節、快手都試過水,最後還是縮回到了店業務。
京東高層也不可能不知道外賣難賺錢,但現在他們是寧願虧錢也要硬上。網傳的內部消息甚至透露,京東私下給投資者的說法是,做外賣 “ 沒想過要贏 ” ,但對京東整體 “ Make Sense ” 。
圖源:闌夕
這裡面的第壹層原因,估計大家這段時間也聽得多了,就是美團給京東帶來了很大壓力。
本來這幾年,京東的電商主業增速就有些放緩,之前寄予厚望的京喜也沒幹過拼多多。
結果現在,美團憑借“外賣送萬物”的即時零售,已經開始蠶食京東的核心腹地——醫藥、日用百貨,甚至命根子壹樣的數碼3C品類,現在美團都能30分鍾送達了。
這就讓外賣這個低毛利但超高頻的場景,成了京東必須拿下的流量入口。京東CEO許冉也回應說:“ 外賣業務是壹個很高頻的非常日常的場景,它既可以帶來用戶的增長,也可以帶來場景的延展,也包括用戶的購物頻次等。 ”
也就是說,這波外賣戰是 “ 皮 ” ,即時零售才是 “ 餡 ”。這場仗的本質,是即時零售大戰的延續和升級。
實際上,劉強東的即時零售夢,早在2015年搞京東到家那時候就開始了,而且相關的也壹直在搞。
像什麼投資永輝,收購1號店(順帶牽手沃爾瑪),合並達達,自建7Fresh生鮮超市,鋪開百萬便利店計劃,再到京東MALL、城市旗艦店、專賣店。。。林林總總,能有壹大堆東西。
這些布局,很多在當時看來確實效果平平,甚至有點不成章法。但偏偏現在趕上了即時零售風口,通過外賣恰好就能將這些分散的線下門店、前置倉、達達的運力,以及京東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都利用起來,捏壹張大網,整個即時零售全都能盤活。
所以這才是第贰層,估計也是京東更重要的打算——利用外賣這個高頻入口,盤活全部線下線上零售資源,進行壹次基因重組,將自身 “ 重資產、強供應鏈、高品質 ” 的基因,嫁接到 “ 輕快靈活 ” 的本地即時生活服務中去。
也就是說,京東進軍外賣表面看是進攻,內核更像是防御+重整,甚至可以說是 “ 背水壹戰 ” ,所以東哥才必須親自下場,號稱“投入不設上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