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4 | 來源: 小劇深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轟轟烈烈的“METOO運動”的背景下,弦子的社交賬號被封前,粉絲量曾突破百萬,接過國際女性組織的演講邀約,為女性權益奔走呼告,壹時間,記者簇擁而來,弦子聲名鵲起。
單是看這些,好像弦子確實是正義之士,可如果這壹切的前提,是建立在誣告之上,那只能說她走上了歧途,有點走火入魔了。
今年1月份之後,弦子的社交賬號也沒了動靜,原來是被封了。
當初支持她的部分網友,有的轉型成了情感博主,有的開始打假"小作文",把她的案例當作反面教材。
這個事件給社會留下太多待解的課題:當維權變成生意,該如何辨別真假?網絡斷案盛行,司法權威該如何維護?真正的受害者要怎樣才能不被污名化?
回看整件事,最受傷的其實是公眾信任。
真實存在的性騷擾受害者更不敢發聲了,怕被說是"第贰個弦子";被誣告的男性則人人自危,某企業高管坦言現在招聘女下屬必須全程錄音。
這種信任裂痕,可能需要整整壹代人來修補。-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