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5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两年开起来的村咖,似乎是人们对闲适慢生活的向往和经济环境变化结合的产物。
村咖像是露营的平替品。郑诗颖的游玩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她的活动一般局限在城区内,而且总是在室内,要么找间咖啡厅坐一下午,要么逛逛街。可疫情后,她发现自己一闲下来,就想往郊外跑,“市区人太多,只能跑远点”,身边的朋友这两年也开始迷上到郊外露营。
可露营一次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又是巨大的,要准备食材、装备,还得在郊外过夜,回来后还要花上一段时间休息好才能面对周一的工作,算下来,短短一次露营,“一个周末全忙活这一件事了”。时间花得多不说,“露营坑”又是一个钱包杀手,“装备晋升都得烧钱”。相比之下,村咖似乎变成了平替,不用在外过夜,也不用准备露营装备,体验感又很相似:到郊外喝杯咖啡,吃点零食,放放风。从某种程度来说,村咖就像是露营的精缩凝练版。这也让人联想到这两年流行的“特种兵式”旅游,同样是说走就走,主打一个随意、快捷,高性价比,用最高效的方式体验远方,或者想象中的田园生活。
▲露营一次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巨大的。图 /视觉中国
对于商家来说,相比于露营,村咖也是一种更轻的投资。赵倩原本在安徽的县级政府部门工作,几年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眼就能看见职业的天花板,她变得焦虑、失眠。为了转换情绪,她和丈夫经常找风景好的地方露营,2023年,她路过一片稻田,稻田里端坐着一栋小房子,让人眼前一亮,她立刻决定把这里租下来做个露营生意。
可露营其实是一种重投资,不光要提供设备,还要提供餐食等全套服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面积的用地。她最终想到开一家咖啡馆,“因为咖啡馆最简单,门槛最低,好上手”。
还有人把开村咖当成挽回民宿亏损的自救方式。在北京工作的林新是一名设计师,以往经常给各种民宿做设计,她所在的公司也运营着民宿。生意最好的是疫情期间,很多人不能出省旅游,只能到郊外短途游,“(公司的)民宿一直都没怎么宣传,但人一直是满的”。
可疫情放开后,出省旅游的人多了,民宿的生意开始下滑。领导也着急了,开始加大宣传力度,甚至让设计师都兼职做运营,林新不光要负责设计工作,还要同时管理社交媒体平台,每天更新内容,“想办法到处拉点人”。可即便加大了宣传力度,人流量依然在减少,在林新的印象里,今年的人流量,可能比去年同期少了将近50%,“快要少了一半”。
这并不是一家的变化,“整个行业都在变差”,为了增加营收方式,林新发现,很多原本做民宿的人这两年都开起了村咖。村咖就好像民宿的一种引流产品,人们趁着热度来喝咖啡,能赚点钱回血,要是坐舒服了,没准还能顺便在民宿里睡一晚,还能再赚一份钱。
原本,林新经常趁休假体验北京周边的民宿,一边体验一边看别家的设计风格。这两年,随着行业的变化,她也从体验民宿变成了体验村咖,“多学习学习,估计(公司的民宿)以后也得开村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