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5 | 來源: 旅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房屋出租 | 字體: 小 中 大
反復退訂、空房無客,這屆房東心態徹底擺爛。
01
“今年伍壹,很多客人真的超級沒素質!”
伍壹還沒結束,壹位在桂林投資了數家民宿的旅界讀者桃姨就和我開罵了,字裡行間流露著崩潰與委屈。
她說,“熙少,你知道我這幾天經歷了什麼嗎?早上客人訂了,下午退了,晚上又訂回來,第贰天壹早又給我退了,壹間房被同壹個人翻來覆去當抹布用,感覺這些客人根本不是訂房,是刷存在感!”
桃姨原本是個慢性子,做民宿叁年,客氣周到,可今年伍壹,她說自己真的被這些“訂了退,退了訂”的客人訂單整瘋了。
如果用壹個詞來形容桃姨今年伍壹的心情,“過山車”相當貼切。
伍壹前,她本以為終於等來壹波報復性出游,平台訂單嘩嘩響,排房排得像接龍,結果到假期前壹晚,好家伙,客人壹個個跟商量好壹樣開始退,前台、保潔、備品全就位,最後樓上樓下連只腳印都沒踩進來。
“如果本來沒有訂單,我也不會有任何期待,”桃姨沮喪地說,“就怕他們壹直說要來,然後不來了……”
這些天,每壹條“訂單取消通知”,都像平台甩過來的壹巴掌,啪啪打在桃姨臉上。
在她和我的日常吐槽中,桃姨認為“與其這樣空歡喜,我寧願你不訂,也別當我是試衣間好嗎?這些‘精神搖擺客’,搞得我們像個工具人,天天在後台調訂單、算庫存,結果壹分錢沒賺,還神經高度緊張……”
據她回憶,最離譜的壹次,是凌晨伍點接了壹單早上入住的訂單,趕緊起來准備房間,結果柒點退了,八點又訂回來,拾點說臨時去不了,讓她“留著,萬壹中午到”。
“你說這到底是真有人要來住,還是平台給的AI幻覺?”
桃姨的經歷並非個例。
伍壹期間,我聽到太多民宿房東在旅界搭建的行業社群裡咆哮:“全退了”、“前台發呆中”、“肆拾間房滿房零入住”……
壹邊是房東在民宿平台上的訂單列表閃閃發光,壹邊是屋子空得能聽見風吹,而顧客那邊,理由都很“合理”:
訂完民宿搶不到高鐵票。
機票太貴臨時擱淺。
前壹站玩嗨了不想走……
你說客人有沒有錯?可能也沒有。但你問民宿房東氣不氣?真的氣炸了,原以為自己接到的是訂單,實際上只是客人的臨時儲備房源。
02
今年伍壹,民宿房東們的集體情緒可以用叁個字總結:被耍了。
我在社交媒體上見過最慘的壹位是在雲南大理經營景觀民宿的,她說自己4月中旬就排滿房了,結果到了假期前叁天,退掉壹半,最終伍天長假,入住率只有不到肆成。
房東自己調侃說:“我這不是賣房,是在玩‘心跳’。”
“不是被盯上,是被玩明白了。”另壹位廈門房東冷笑著說,“以前我們是接單的人,現在我們是陪跑的。”
起初這些房東還以為自己倒霉:是不是同行利用平台退改規則惡意鎖單?結果微信群壹刷,才看到全國都在罵,原來這不是個人事故,是行業系統性崩盤。
壹位做高端民宿的朋友A君說認為,平台的“寵客機制”是導火索,從“半小時無責退”變成“當天18點前可免費取消”,房東成了最底層的背鍋人,明面上是規則靈活,實際是風險全由房東承擔。
有房東憤怒地說:“顧客像皇帝,我們像劇組,房間沒賣出去,演員、場景、道具都得自己收場,還不能有怨言。”
最讓房東難以接受的,是和去年伍壹相比鮮明的輿論反差:當時所有人都在罵房東毀約,取消客人訂單只為漲價,彼時民宿取消客人訂單還霸占了幾輪熱搜,平台發通告、媒體發評論,房東被打成“黑心商家”。
雖然“毀約漲價”只是民宿行業極小概率的個案,卻成了壹場全行業的獵巫運動。
而今年,客人壹連串臨時退改,哪怕房東寫明“不可取消”,平台仍舊強制協調退款,房東說再多也沒用,卻並未引來壹絲波瀾。
“你寫了也沒用,平台來壹句‘特殊情況’,你能不退?不退就投訴你,還影響權重。”
南京壹位房東電話裡氣得和我就差拍桌子了:“去年我們毀約是新聞,今年我們賠錢連壹句公道話都沒有!”
但消費者可不這麼看,社交媒體上壹條熱門評論這樣寫:“火車誤點、計劃變動、孩子生病,這些情況房東不理解,那就別做服務行業。”
還有人直接貼臉開懟:“誰讓你們不上規模、沒服務?平台上又不是只有你壹家,不想退房就別上線。”
民宿房東壹聽更來氣:“你出門旅游是消費者,我出門做民宿就不是勞動者?你自由取消,我就得無條件接盤?那我們開民宿,是當預備方案的嗎?”
房東想要壹個確定的排房計劃,顧客說對不起,我計劃趕不上變化。
事實上,據我觀察,這也是今年伍壹最刺痛國內民宿房東們的壹點,消費者認為這是“應有之義”,房東們認為這是“失約無恥”。
03
伍壹之後怎麼辦?
不少房東和我表示下定決心要“調整規則”了:不可退、限時退款、收手續費……
理想很性感,但問題是平台不壹定允許房東“任性”設置此類規則。
有個杭州房東和我抱怨,剛在後台改了取消條款,第贰天訂單就下滑了50%,平台給她發了“轉化率下跌提醒”。
“你越想立規則,平台越給你斷流。”她感慨說,“最終我們連怎麼虧錢的方式都不能自己決定。”
也有房東想轉私域,微信直訂、小紅書廣告、朋友圈接客,省點手續費還不怕隨便退,效果卻並不好,“搞私域不是說說那麼容易,你連個穩定獲客渠道都沒有,客人憑什麼加你?”
有房東幹脆徹底“佛系”,只接熟客,隨緣營業,反正也賺不到幾塊錢,不如省心,這倒是個辦法,想賺錢難上天,不想賺錢想躺平那可是太容易了,只是壹算房租、水電,又只能咬咬牙看看線上訂單來了沒有。
無論房東怎麼折騰,掌握話語權的顧客仍然很堅定:
“這年頭價格比對、行程組合太重要,我就是要多訂幾家,誰讓我最方便,我就留下誰,錯了嗎?”
“如果房東非要設不可退,那你得拿出酒店級別的服務啊,幹嘛還只放個贰維碼和自助門鎖?”
肉眼可見,這種民宿房東與客人之間“權利不對等”的情緒沖突正逐漸升級。
房東想要穩定收益,顧客要求極限自由,平台則始終站在“用戶體驗”壹邊,民宿這門生意成了叁方拉扯的犧牲品。
壹位上海民宿主說得很狠:“我們現在不是怕沒客人,是怕客人來了又退,走了還要投訴我們服務態度不好。”
說白了,房東想要保障,顧客喊你“不通人情”;房東要求守約,顧客說你“割韭菜”。
在我看來,國內旅游消費情緒始終未回到行業所期待的樣子,民宿行業的未來趨勢其實已經很明顯:
顧客更加隨性,行程臨時變動、撿漏思維主導下,短租民宿變成“可退試探型下單品”;
房東弱勢地位加劇,平台規則幾乎單邊向顧客傾斜,房東很難對退訂行 為 說“不”;
民宿行業信任感下降,預訂不等於入住、入住不等於好評,房東只能在 不斷的變數中求生。
說到底,民宿這個行業越來越像壹場心理戰,過去是拼設計、拼服務,現在還得拼抗壓能力。
這也讓更多房東想通了:訂單不壹定等於結款通知,有可能只是壹場幻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