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5 | 来源: 中国慈善家杂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名孤独症青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烘焙面包,这些面包将供应到他们的“下午茶”中。
午休后,孩子们会进入兴趣班学习。小镇目前设有7类课程:运动、书画、烘焙、韵律、手工、务农和社交课。老师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点,为每人下午安排三节课。小满擅长书法,从2009年,余华就发现写书法能让他安静下来,这个爱好便持续至今。小镇上处处可见孩子们的书画、剪纸和手工作品。小满的作品以书法居多,大门上“金寨星星小镇”几个字,便是出自他的手笔。
很多人说星星小镇是一群家长为自家孤独症孩子打造的“乌托邦”“桃花源”,余华和星星小镇个训主管孙军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小镇有围墙,但不是建一所高墙将孩子‘圈’起来。”余华说。尽管孤独症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但家长和老师还是希望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为此,小镇设置了每周一天的“家庭日”以及每年两次的集体长途旅行,这又被称作“社会生活”,意在保障孩子们安全舒适的前提下,让他们走出小镇,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合,尽可能地接触真实世界,丰富生活体验。
“家庭日”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休息日,这天,社区的一切劳动和课程都暂停,食堂也不开。孩子或被家长接回家,享受亲情陪伴;或留在小组内,由老师带领着外出理发、聚餐、购物、逛公园、看电影……
此外,小镇老师还经常带孩子们去参加义卖、演出等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展示才能。甚至,余华和几位主管还曾带过几名高功能孩子去和附近的工厂洽谈,为他们寻求就业机会。
孤独症孩子“千人千面”,并且,任何一点场景转换可能都让他们难以适应。因此,每个孩子进入小镇后,都要先进行一个月的一对一个别化训练(简称个训),小镇人称“家计划”。
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每人定制一份作息表。
这一个月里,个训老师会先对孩子从生活自理、问题行为、安全意识、社区生活、社会生活这5大方面进行评估(未来还将加上就业评估),然后给孩子匹配合适的小组家庭,定制个性化的作息和训练表,再根据照护难度确定托养费。
星星小镇小组运营主管孙军,孙军2020年加入小镇后,见证了很多孩子的变化。
有孩子来小镇后,作息规律了,一年减重100斤;有孩子停下了攻击行为;有孩子刚来时对包括米饭在内的一切白色食物过敏,现在能吃米饭了;还有一个孩子,刚来时每到帮厨时间他就不动,现在已能独立用工具绞土豆丝了,这个蜕变用了两年……“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始终相信时间的力量。”孙军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