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6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美国,在工厂里工作的工人
“我们对于美国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文化也不一样,容易踩坑,让出去一部分利益,起步容易一些。”他对小巴说道。
类似的“厂中厂”模式,成了快速落地美国的流行方案。
李俊是一家生产旗类产品的工厂负责人,产品包括美国国旗以及各类定制类旗等,拥有两条生产线,共有十几台国内定制的机器,十个员工。
由于长年生活创业在美国,熟悉跨境电商,李俊无意中充当了一个“中美桥梁”的角色。他近期不断接到来自国内工厂老板的咨询,连带接待访客,以致常有无暇之感。
据他进一步向小巴透露,国内一些工厂试图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变为“美国组装”(Assembled in USA),即将组装环节放在美国。
类似模式在出海东南亚国家的中国工厂中十分常见,即将“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变为“越南组装”“印尼组装”“柬埔寨组装”等,由此降低成本,分散产地风险。
而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将“美国组装”的成本打到了新低。
??第一、委托当地人租赁现有美国工厂或仓库里面的部分空闲场地,借用工厂或仓库的资源与合规资质,免去昂贵土地或者独立厂房的租赁成本。
??第二、布置简易的组装生产线,临时工人使用螺丝刀、气钉枪等普通工具或者通用型机器完成精加工原材料的最后组装产品工作。
??第三、中国工厂可以按件支付出厂价,低至10美元/件以内,高则可至几百美元/件。
“原料寄过来,正常收仓储费,然后再加一个操作费、装箱打包,10美金以内就搞定。”李俊对小巴说道。
一般来说,简易组装线成本集中在场地和人工。场地要求越高、组装线工人需要越多,成本越高。
美国哥伦布市,工人组装玩具展示架
当然,“有些产品适合,有些不适合。比如说需要防尘、动静过于大的,需要环境改造、喷漆等产生污染的,那些工厂主都不太愿意接受,因为很多审核要重新来,有些地方甚至禁止”。
如今在他身边,包括迷你PC、灌装在内的一些经由他指点的组装线已经“跑起来了”。
也就是说,低端和中高端产业的类似情况都在发生。
“厂工厂”的好处:
降关税、业务可控性强、有谈判溢价
简单总结,这类“隐形”在美国制造工厂的“厂中厂”的优点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