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6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据老梅了解,部分美国品牌大客户对中国工厂在美建厂较忌惮、不乏明显警告,原因是怕低价产品冲击市场价格体系。
但对于很多美国零售商来说则未必。李俊提到:“他们(指美国零售商)需要换掉的就是境外采购渠道,需要更稳定的供应链,即便是多付点钱。”
比如美国商超,之前的采购都是谈从中国到美国的价格,现在多变成谈本土采购的价格。
“不管在toB还是toC的渠道,都更有溢价,能对冲掉一些关税带来的利润影响。”老范总结道。如今他已经打通了700个线下经销商,并把线下分销的价格提高了5%。
此外,利好影响还在扩大。
比如:“一些代工单会丢过来。”李俊说,目前其产能是每月3万多面旗。这意味着美国品牌商也希望找到国内代工厂。
借助掌握的渠道优势,老范开始尝试为沙发、电视柜、餐桌椅、床家具等国内代工厂提供品牌产品的半托管线下分销服务。这有助于提高后者产品的溢价,对冲关税成本。
目前其合作的十家工厂已“跑出来”三家工厂,它们的几条柜子的货已经卖断货。
短板和风险:
高成本、配套落后,缺乏规模效应
在这些中小制造业工厂动身前,已有不少制造大厂加入“美国制造”中。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大型企业福耀玻璃、海尔、三一重工等。
据粤开证券披露:回流美国的制造业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分别占2010—2023年间回流企业数量的24.6%、12.2%、12.8%、6.0%,占回流新增岗位数量的19.7%、14.6%、12.7%、10.5%。
另据Reshoring Initative,2010—2023年间从中国回流美国的企业共1425家,回流的就业岗位共21万个。
也就是说,中国工厂向来是回流美国的主力军。但是,它们可能无法托起美国制造业的黄昏。
◎首先,从成本角度看,美国人是生产力,更是压力。
很多人知道美国制造业成本高。比如,美国银行报告,若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其制造成本可能飙升超90%。
苹果手机在中国的生产线
当前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约32美元,是中国工人的6倍以上。
老范们均深受其“害”。老范说:“加州4000多美金一个月,国内大部分就四五千块人民币一个月。”其国内工厂员工多时达300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