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6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普通办公室人员底薪也要4000—5000美元以上,销售人员工资更高。”老梅补充道,他现在的美国办公室配置三个人——“两华一白”。
长年在美国创业的李俊总结的血泪经验是:“人在美国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搞不好还会随时告你。”
所以,他对于工厂设备方面的建议是:能自动化的全部自动化。“不要担心设备投入过高,你省下来的一个人工,就可能把多余的设备钱给挣回来。”
此外,老范、老梅还均有计划未来将部分中国供应链替代为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供应链,以对冲美国高昂成本。
◎其次,人力成本问题背后,核心在于美国制造业的产业配套、人才体系建设严重短缺。
毋庸说李俊的十几台用于生产美国国旗的定制机器,从国内采购是最具性价比的。
他在美国也很难找到维修工人,或预约困难,或费用昂贵。所以,他没少遭遇设备坏掉,大半夜与国内厂家打视频电话修设备的经历。
吴老师在去年的年终秀上也提到福建企业金牌家居在美国建厂的方法是:
“把中国的技术人员、设计人员、营销人员,派到美国去。”
与之呼应的是,截至2023年,美国制造业在整体非农就业人口中的占比为8.2%,而服务业占比至少为50%。
所以,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李俊、老范、老梅们的生意恐怕难以规模化扩张,产生规模效应。
◎第三,笼罩在中国工厂头顶的关于产地的严格审查制度、“厂中厂”悬而未决的法律风险、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厂房成本并不高,人工成本虽然高,在高关税下也还是可以接受。换个角度,能明确量化的成本都好办,难就难在那些不易量化的效率、法律法规、产业集群度、供应链密集度,等等。”一位在美国创业多年的企业高管对小巴总结提醒道。
美国制造标签
结语:
被迫走出去的矛盾与未来的迷茫
或因美国制造前景渺茫,受访者均预判美国对华关税会回落到双方可以接受的程度——60%及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60%的对华关税是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竞选承诺之一。
这些美国的工厂,它们更像是一个个拼命求生的个体,想方设法钻进美国制造业留出的不多的缝隙中,试图撑开一小片可见的天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